20 日刊登了張競生《答覆“愛情定則的討論”》上篇,還在同一天雜感欄目上刊登了周作人署名荊生的《無條件的愛情》的短文,作為對討論的一種延伸與支援。
周作人不無調侃地寫道:“在我們這個禮義之邦裡,近來很流行什麼無條件的愛情,即使只在口頭紙上,也總是至可慶賀的事。”他講了一個筆記故事,以此來闡明他的觀點:“有一個強悍放縱的無賴獨宿在一間空屋裡,夜半見有一個女子出現,他就一把拉住,她變了臉,乃是吊死鬼!他卻毫不驚慌,說他仍是愛她。”周作人於是得出結論:“這似乎可以算是無條件的愛情的例項了,但總還有一個條件,便是異性。——倘若連這個條件也不要,那不免真是笑話了。”在這裡,周作人辛辣地諷刺了愛情是完全沒有條件的論調,從正面肯定了張競生愛情是有條件的定則。痴人愛女吊,總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異性。這一則頗富象徵意味的寓言,雖然簡短,卻是有力的支援;雖然只是外一章,卻是激烈論戰中的一個巨大的回聲。周作人是文壇上聞名遐邇的文學家和批評家,也是北大的教授,他的幽默的筆致和鮮明的態度,給張競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更堅定了他的理論自信。
在《答覆“愛情定則的討論”》下篇,張競生重點批駁了梁鏡堯、譚樹槐的觀點。同時,對於容易產生歧義的其他問題,張競生則作進一步的闡述:“許多人誤認為名譽即是勢力,財產即是銅臭,狀貌即是拆白黨和吊膀子的漂亮。以如此的眼光去判斷,無怪他們看這些條件為惡劣!實則,我所說的愛情,乃是美滿無缺的愛情,所以一切與它有相關的,皆是組合這個美滿無缺的愛情上不可少的條件。感情、人格、才能,固然重要,故我特地把這些條件列在前頭。”“就此而論,除了一般無賴、情迷和那些不知自重的人外,斷不會因愛情有比較可變遷的緣故,而至終日忙碌為情戰或為戀迷。究竟,不止無此弊病,若能因愛情有比較可變遷的緣故,使愛情的條件日日提高,這個即是使感情、人格、才能等項日日提高,豈不是進化的人類所應為?又豈不是社會上最好的現象嗎?”
三、愛情定則(10)
很多反對者質疑張競生寫這篇文章的動機,是替朋友張目,為朋友隱惡揚善。指責“他(指張競生)既與良善風俗來作對,不配當大學的教授罷?”對此,張競生也有明確的回應:“我的愛情定則,不能因譚是朋友就不敢說的,也不是因譚不是朋友就不要說的。定則自定則,朋友自朋友。主張自主張,仇人自仇人。我愛朋友,我更愛定則!我怕仇人,我愈要主張!凡稍知我是一個思想自由及極有主張的人,就不會懷疑到我受了某人的暗示才能說話的。”
這是一種光明磊落的態度,也是張競生提出愛情定則並做出答覆的價值之所在。客觀地說,張競生提出的愛情定則在理論上並非完全無懈可擊,在邏輯上也有不夠嚴密的地方,尤其是把像斯芬克斯一般古老而神秘的愛情問題抽象為四個定則,有明顯的簡單化、絕對化和教條化傾向,但總體而言,張競生提出的愛情定則,是有進步意義的,是反對封建主義的,同時也是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具有非凡的理論勇氣和原創能力。它跟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所做出的論斷一脈相承:“結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滅了資本主義生產和它所造成的財產關係,從而把今日對選擇配偶還有巨大影響的一切派生的經濟考慮消除以後,才能普遍實現。
到那時候,除了相互的愛慕以外,就再也不會有別的動機了。”這實際是肯定了張競生所說的愛情是有條件的。恩格斯又指出:“如果說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末也只有繼續保持愛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不過,個人的性愛永續性在各個不同的個人中間,尤其是在男子中間,是很不相同的,如果感情確實已經消失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