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了。
這是一場革命,對蘇南傳統紡織業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有一點沒有變化:小裁縫的生意沒有改變,反而更好了,因為的確良的做工更講究,縫紉機的作用變得不可替代。的確良的盛行還帶來了另一個革命,即“紐扣革命”。為什麼?因為土布做的衣服,其紐扣雖然也有工業品的,但老裁縫還繼續沿用著那些純粹的棉布做成的扣子,如長衫和對胸扣,用的都是棉布做的扣子,可是的確良衣衫盛行後,紐扣就必須是機器生產的工業品了。蘇州附近的常州有個國營紐扣廠,於是這個廠便成了香餑餑,有人千方百計地從那裡搗鼓出一些紐扣來滿足民間做衣服之用。紐扣不是什麼先進的工業品,常州紐扣廠稍稍加加班,其紐扣就堆積如山了,後來根本就不好賣了。這更加給了那些“挖牆腳”的人提供了發財機會,於是常熟和常州之間有一條秘密的“紐扣”交易通道……
紐扣多了,的確良衣服更加盛行於廣大鄉村之間。大量傳統的土布衣服也基本上開始用工業品紐扣,畢竟用上它對土布衣衫也是一種提升——這種服飾上的革命是我這個年齡的蘇州人都經歷過的事。那時我們在中學時代,剛懂得一點兒“美學”,會對這類小事很敏感,男女同學之間的那種朦朧之愛往往先從彼此講究服飾開始的。嘿,現在想起來十分有意思——這竟然同我寫一本書牽上了關係。
任何一種深刻的社會革命,有時可能是在一種無意識的行為中萌發的。不是嗎·大鬍子哈格里佛斯就是那一天下班後看到妻子珍妮很辛苦地紡著紗,便心疼地叫了一聲“愛妻早些休息吧”。妻子“哎”了一聲,結果手一鬆,不慎將紡車碰翻了,紡車則仍然帶著那隻錠子飛旋著。哈格里佛斯看著看著,突然心生靈感——如果把幾個錠子同時豎起來,效率不是可以翻幾倍嗎·於是第二天哈格里佛斯動手做了一臺多錠紡紗機讓妻子珍妮試試,結果一試便成功了。
第20章常熟的“品牌”故事(5)
這臺改變英國傳統紡紗技術的機器,將人類文明又推進到一個先進階段。
偉大的發明就是在這樣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中誕生的。
常熟(包括蘇州其他縣市)的現代工業發展的初級階段,也是靠了一臺不起眼的縫紉機和後來的一臺紡織機帶動起來的。在此後的二三十年裡,迅速成長為具有中國乃至世界影響的“服裝之城”,以及由服裝和紡織帶動了整個社會的工業化、現代化程序的迅猛發展。
由於的確良的誕生和“紐扣革命”,蘇南一帶的手工業快速地朝著工業化方向發展,鄉鎮企業也因此不斷跨躍式地發展並形成滾滾洪流……
然而這個洪流的形成,追蹤其“源”也十分有意思,它靠的還是無數條涓涓細流匯合而成。比如縫紉機所形成的服裝業,紡織機所形成的紡織業,前者開始是有那麼一批串門走戶的“小裁縫”所匯流而成的,後者是由無數巧手繡花的繡娘們匯流而成的。
常熟的鄉鎮企業之路有十分明顯的本地特色。“波司登”形成“世界名牌”的國家頂級服裝大企業所走過的路就是如此,而高德康在常熟並非是惟一的成功人士,80年代前後的常熟,像高德康這樣的“小裁縫”幹得轟轟烈烈的有很多。原王市鄉的“小裁縫”就比白茆鄉的高德康等“小裁縫”厲害,只是後來在市場開拓方面沒有高德康有遠見和魄力而已。
潘炳福便是當年比高德康名氣大得多的王市“小裁縫”!
“老潘的眼睛很厲害!”早在20年前我就認識這位著名品牌服裝“秋豔”的創始人、全國著名的鄉鎮企業家。第一次見老潘就覺得他的那雙眼睛很獨特,目光銳利。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在北京解放軍某兵種機關工作,有一天在一份中央級大報上看到一則訊息:常熟王市舉辦第一個中國“農民服裝節”。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