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於1938年秋季,以獲取結束戰局的時機為目的,實施攻佔廣州及武漢的積極作戰,取得了顯赫戰果。但判斷蔣政權依然迷夢未醒,殘存於西邊數省,力圖恢復其戰力,建設新的補給路線,且在法屬印度支那尋求補給港口,繼續堅持抗戰以挽回頹勢。
然而,在已喪失中原通往內地,以及失去主要水陸交通線、豐富資源和大半人口的情況下,我方如採取適當的施策。即使不能加深其內部崩潰。但至少也可使之淪為地方政權。因此。從戰略角度可能認為帝國已經粉碎了抗rì的中華政權,今後已進入實施政略進攻、取得美滿結果的階段。因此,為即將誕生的新中華zhōng ;yāng政權創造良好條件,支援其成長,是我軍為達到戰爭目的的重要作業。
對華戰爭的本質屬於持久戰,對淪為地方政權的蔣政權,與其一味以武力深入窮追,莫如保持必要的戰力。向建設新中華邁進……
天皇和大本營對形勢的估計確實太樂觀了些。在他們看來,jaing激e石及其國民zhèng ;fǔ已經降格為地方小政權。同時,他們尚有力量一直進攻下去,只是覺得一味深入窮追沒意思,才停下來不追不打,而專心建設“新中華”。
實際上,當時rì本陸軍在本土國內的兵力,僅有一個近衛師團,完全唱空城計。而在中華已經配置了24個師團。(1939年底,在華rì軍已達25個師團。和20個dú ;lì混成旅團,合計換算為35個師團。總人數為922390人。)完全喪失了繼續進攻的能力。rì本某些戰略家也不得不承認,對華作戰未能殲滅中華軍隊之主力即已達到攻擊的極限。
根據天皇和大本營對形勢的判斷,rì本陸軍省於11月18rì起草了攻佔武漢以後,中rì戰爭的戰略指導方針。其核心之點為:
第一、rì軍從戰略進攻階段轉變為長期持久戰階段。
第二、rì軍應採取區域性作戰,以確保佔領區。今後的主要任務是“自主指導新中華建設。”
rì本方面用主要jīng力在佔領區扶持新的zhōng ;yāng政權,其目的正如jaing激e石所估計的那樣,是為了達到以華制華,以戰養戰。
rì軍要重建立一個全國xìng的zhōng ;yāng政權,必然要物sè一個合適的人選。他們看中了國min黨副總裁、國民參政會議長、大親rì派汪激ng衛。
在rì本方面看來,汪激ng衛自清末以來一直追隨孫zhong山革命,很有些德高望重的份量,現在又在執行的國民黨中身居要職,對中華中上層人士有號召力。只要他一出馬收拾中華這殘局,中華上下必然熱烈擁護。待一個以汪激ng衛為首的“新中華”一建立,就把jaing激e石的抗rìzhèng ;fǔ孤立起來,rì本徵服中華的大業,也就圓滿完成。
一貫反對以武力與rì本相對抗的汪激ng衛,在武漢、廣州失陷之後,其反對抗戰的意圖更加露骨。他認為中華再打下去,用不了多久必然全部變成rì軍的佔領地。不如在尚未徹底失敗之前,與rì媾和,尚能保持一些力量,爭取一些“自立”的條件。待講和了,rì軍撤走了,中華在親rì的幌子下奮發圖強,再行建設,再爭取完全的dú ;lì自主,再與外強爭個高低。但是,在國人積極主張抗rì到底,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對抗戰鼓勁加油的一片喝彩聲中,汪激ng衛自感無法說服jaing激e石,更沒有力量左右執政的國民黨的抗戰路線。因此,決心孤注一擲,挺身而出“收拾殘局”,走“保種保民”這一條“和平救國”的道路。
1938年12月汪某人一跑,老蔣馬上主持召開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