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2部分 (1 / 5)

至於今。在校期間,先生乃是學堂的副總教習,學生如何敢在先生面前託大稱兄?”。

沒想到在距離祖國萬里的地方,也能遇見學生,雖然不是自己親手教授的他們的老師”是自己在經世大學的學生,這麼算來,他應該是自己的徒孫。這也夠讓人驚喜的了。兩人先是回憶京師大學堂的崢嶸歲月:緊接著,孫元起又以師長的身份,仔細詢問了在英國的學習情況。之後,才問李復幾道:“澤民,你今天過來是有什麼事吧?”。

李復幾笑道:“主要有兩件事:第一件是我已經收拾好行李,準備啟程回國,想和你道個別:第二件則是星樞兄想拜訪你”託我做個引薦。”。

“我昨晚上才到倫敦,你們打聽我的住處”耗費了一大番功夫吧?…”

“呵呵,那倒沒有。事實上簡單得出人意料,因為開啟今天早上的報紙,就能看到你下榻這家旅館的訊息。”。

“有這等事?”。

俞司奎這時插話道:“先生,您可是繼1847年赫謝爾之後,六十年來第一位獲得兩次的科學家:在科普利獎設立近二百年上,也是第六位獲得兩次的科學家。;

如果從國籍來說,你更是外國人中獲得兩次的第一人!所以,倫敦各大報紙都競相報道”事無鉅細,包括你抵達的時間、下榻的旅館等等。”。

“呃………”沒想到,一不小心竟然成了報紙八卦的物件。

“我的導師對我說,憑您在科學領域的卓絕貢獻,獲得兩次科普利獎章完全是名至實歸,不會任何人嫉妒或不滿。假如你的理論得到更多地證實,甚至可以打破德薩吉利埃的記錄。”。俞司奎繼續說道。

作為牛頓的助手、物理學家、牧師,德薩吉利埃(johntheophilusdesaens)先後在1734、1736、1741年斬獲科普利獎章,成為該獎項設立以來最大的贏家。他的獲獎記錄一直保持到現在都沒人打破,估計以後也不會有人打破。�1�7

師徒幾個在此自吹自擂,傳出去會不會讓人笑掉大牙?

孫元起一陣惡寒,連忙轉移話題:“星樞,你來找我所為何事?”。

“是這樣的”。俞同奎連忙答道:“眾所周知,現今中國之所以積貧積弱,泰半是因為科學技術的落後。而反觀歐美之所以科技昌明,背後離不開各種學術團體強有力的推動。譬如英吉利,早在1660年便組織建立了皇家學會,各種自然科學專門學會也在十九世紀中期紛紛成立。就拿化學團體來講,英吉利化學會成立於1841年,法蘭西化學會成立於1858年,德意志化學會成立於1868年,美利堅化學會成立於1876年,連我們鄰國日本,也在1878年成立了自己的化學會。我等在歐洲學習的遊學生,深切體會到學術團體促進科學發展的積極作用,便動議組織中國自己的化學會,以促進中國化學科學的發展。”。

俞司奎一邊說”一邊從身上掏出幾頁紙,遞給孫元起:“今年夏天,遊學法蘭西的李景稿兄最先提議成立化學團體,先後得到遊學法、英、德、比諸國的同仁支援。最初,組織準備定名為“中國化學會”後來一想,中國化學無論從研究業績還是從國內外名望來說,先生都不做第二人想。我們幾個後學末進在歐洲組建“中國化學會”自稱會長、書記”別說不服眾,要是被國人知道,該笑話我等是於無佛處稱尊了。所以大家決定改稱“中國化學會歐洲支會”並準備於本月萬日在倫敦召開成立會。

“十月份的時候,聽聞先生獲得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大家不勝喜悅,準備等您到歐洲後和您聯絡,邀請您出席會議,商量成立中國化學會的事。

只是我等一直未曾見過先生,無由拜見。最近獲聞澤民兄和您頗為熟捻,所以特地請他介紹,前來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