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4部分 (3 / 5)

趙景惠對家裡人說道:“爹、娘、大弟、小弟,你們先回去,我跟先生說些事兒。”

等屋裡就剩下兩人,孫元起才試探著問道:“這就是從青蒿里提取的青蒿素吧?”

“既對,又不對。”趙景惠抿了抿嘴接著說道:“我們在開始研究的時候,發現青蒿至少有五種,最常見的藥店裡面的青蒿,又名香蒿;還有黃花蒿,就是俗稱的臭蒿;以及牡蒿、茵陳蒿、小花蒿。但普通人把它們都叫做青蒿。

“對比分析表明,香蒿、牡蒿、茵陳蒿、小花蒿都不能抗瘧疾,只有黃花蒿才有功效。經過對黃花蒿認真提純萃取,最終我們得到了這些晶體,實驗證明,它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100%。所以叫它青蒿素固然沒錯,但更貼切的叫法應該是黃花蒿素。”

瘧疾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在我國古代又稱為瘴氣,認為是接觸動植物腐爛後散發的毒氣而導致的疾病,最主要特徵是週期性冷熱發作。

瘧疾分佈非常廣泛,從北緯60度到南緯30度之間,只要是蚊蟲肆虐處,都會有它的身影。在所有熱帶病中,也以受瘧疾威脅的人數與發病數字為最多,穩居世界衛生組織重點研究的六大熱帶病的首位。據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球受瘧疾中度或高度威脅者計91個國家和地區,人口高達十六億兩千萬。

瘧疾早期致死率非常高,據說當年羅馬大軍就是因為瘧疾,有將近一半的兵馬死在印度的雨林裡。中醫為此發明了小柴胡湯,但療效只能算是一般。

發明特效藥的先驅是南美洲的原住民,他們發現把金雞納樹(又稱奎寧樹)樹皮磨成粉,服用後可以有效治療瘧疾。後來傳到歐洲,經過法國化學家的努力,從樹皮裡將有效成分分離出來,稱為奎寧或金雞納霜。這已經是1820年時候的事情了。到了1850年左右,奎寧開始大規模使用,併發揮了重要作用。…;

俗話說,有利就有弊。奎寧雖然稱得上特效藥,但是愈後容易復發,而且副作用不少,主要有耳鳴、重聽、頭昏、噁心、嘔吐等,統稱金雞納反應。

以後又陸續發明了一些藥物,初期療效不錯,但瘧原蟲很快就會產生強烈的抗藥性,從而使藥物失效。瘧疾一度重新稱霸於雨林。知道中國人發明了青蒿素,不,應該說是黃花蒿素。

孫元起搖晃著小瓶裡的晶體,仔細觀察了半天:“你們寫好了實驗報告了麼?”

趙景惠點點頭:“已經寫好了,正要請你修改一下,然後投到《經世大學學報》發表呢!”

孫元起沉吟片刻:“依我看,論文發表可以稍微延遲一段時間。最好是先把黃花蒿素的專利在各國註冊之後,再發表論文。”

這是有前車之鑑的。想當年國門初開的時候,研究人員還比較單純,科研成果出來之後便直接刊登在學報上,除了關心一下如何評獎之外,根本不考試成果所涉及的智慧財產權。很多外國企業靈機一動,直接把中國的科學雜誌蒐羅起來,選擇有用的部分註冊成專利。到最後,不勞而獲的外國企業賺得盤滿缽滿,付出辛勤勞動的中國科研人員還在吃糠咽菜。

對於孫元起的建議,趙景惠自然無所不從。誰知這一耽擱,卻鬧出了科學史上的一段著名公案。

二〇九、忍令血食斷宗廟

眼下,兩人對那起公案還懵然不知。

孫元起怕趙景惠不理解,又接著說道:“你別小看這小小的青蒿素,如果取得專利獨家生產的話,每年至少盈利數十萬兩白銀!只怕論文一旦就此公佈,外國廠商會不顧廉恥,搶先註冊專利的。”

醫藥的利潤向來驚人,以至於有了這樣的諺語:除了劫道的,就數賣藥的。我們從世界企業五百強的名單中就能看出來,像輝瑞、強生、諾華、拜耳、羅氏、賽諾菲、默沙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