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92部分 (2 / 5)

賣國郵傳部!賣國奴盛宣懷!》等一系列討伐檄文。

據說,當年四川保路運動集會,激進派核心人物羅綸上臺之後,向滿場一揖,開口便說:“川漢鐵路完了!四川也完了,中國也完了!”言罷大哭。哭聲長達二三十分鐘。隨後,羅綸一拳砸在桌上,吼道:“我們要誓死反對!我們要組織一個臨時的機關,一致反抗,反抗到底!商人罷市!工人罷工!學生罷課!農人抗納租稅!”

——很有鼓動力,很有共產風,對不對?

湘、粵、鄂等各省見四川人在鬧,自然歡欣鼓舞:鬧得好,朝廷加碼,大家跟著佔便宜;鬧得不好,死道友不死貧道。所以有人暗地裡推波助瀾,有人明面上搖旗吶喊。混雜著既得利益的自私算計與愛國主義的民眾激情,保路運動在各種勢力的聯合作用下,很快響徹大江南北,聲勢浩大。隨著事件的發展,保路運動自然而然地加入了經濟排外主義、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等具有鼓動性的內容。但這些都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地方主義也加入了其中。

中國疆域是如此廣袤,每當中央控制力下降之時,就會成為野心家佔地為王稱孤道寡的溫床,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三國鼎立、五胡十六國、隋末十八路反王、唐末藩鎮割據、五代十國……不勝列舉。清末也不例外。

慈禧、光緒在庚子國變時逃到西安,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等就整出了個“東南互保”。清廷準備預備立憲,南方各省就迫不及待地成立了諮議局,準備地方自治。清政府任何中央集權的舉動,都會在地方諮議局與報刊上遭受猛烈抨擊與抵制,包括眼下的鐵路國有政策,也包括清廷一直以來的集權行為。

在此之前,主張自治計程車紳是不敢詆譭中央政府的,那簡直是自尋死路。但鐵路國有運動開始後,他們發現朝廷控制力真的在下降、容忍力真的在變強,便和如今的公知一樣,開始肆無忌憚起來。他們攻擊的第一個要點,就是新組建的“皇族內閣”。

從宣統二年(1910)起,各省立憲派連續發起組織了三次聲勢浩大的請願運動,要求清廷縮短預備期限,於宣統三年召開國會,立即成立責任內閣。清廷終於頂不住壓力,在宣統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8日),即在推行鐵路國有政策的前一天,宣佈廢除軍機處,成立第一屆責任內閣。內閣共由13名國務大臣組成:

總理大臣奕劻(皇族)

協理大臣那桐(滿)

協理大臣徐世昌(漢)

外務大臣梁敦彥(漢)

民政大臣溥頲(皇族)

度支大臣載澤(皇族)

學務大臣孫元起(漢)

陸軍大臣蔭昌(滿)

海軍大臣載洵(皇族)

司法大臣紹昌(宗室)

農工商大臣溥倫(皇族)

郵傳大臣盛宣懷(漢)

理藩大臣壽耆(宗室)

在這代表國家權力最高峰的13人裡,滿洲貴族9人,漢族官僚僅4人。而滿洲貴族中,皇族又佔5人,宗室還有2人。很明顯,這是個以皇族為中心組成的內閣,史稱“皇族內閣”或“親貴內閣”。…;

滿清政府搞出這個“皇族內閣”自然混蛋透頂,完全是取死之道。但你要真的以為是“皇族內閣”惹火了地方勢力,那就大錯特錯了。

如今雖然馬教主很不受待見,可他有一句話卻金光熠熠、牛逼閃閃:“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清政府推出責任內閣之前,軍機處五大臣中,皇族佔三人,漢人只有徐世昌一人,他們怎麼沒鬧?一院十二部共計十五位部院大臣(外務部有總理大臣、會辦大臣、會辦大臣兼尚書三位大臣)中,皇族佔五人,宗師佔兩人,漢族只有鄒嘉來、李殿林、唐景崇、盛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