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58部分 (2 / 4)

多年的孫文先生在倉促之間借鑑美國的政治制度,為新建立的國家規劃了最初的民主共和制度,包括總統制與三權分立,但不包括內閣總理。

“為避免遠東發生人道主義危機,在西方各國政府積極斡旋下,孫文先生與北方處於軍事優勢地位的袁世凱先生達成和議,允諾讓出臨時大總統的職務。但為了限制袁世凱先生的權力、保護革命黨人取得的果實,孫文先生在卸任之前突然改總統負責製為責任內閣制。從那一刻起已經埋下禍根,府院之間的衝突成為必然,關鍵只在於何時爆發。

“在最初的制度設計中,國會是作為制約府院權力與府院之爭的工具而存在的,不過現在這種作用已經非常淡薄。此時國會更像是大總統府與國務院之間爭鬥的一個場所,可以避免訴諸武力的手段相對和平的爭鬥場所。但國會的約束手段非常有限,失敗一方隨時可能無視國會裁決,訴諸武力,進而引爆一場全國性戰爭,帶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時刻關注的!

“以上這些只是非常表面的描述,爭鬥背後存在著更深層次的原因,可以從多個角度加以解析,比如總統制與內閣制之間的制度之爭、大總統府與國務院之間的權力之爭、軍事派別與教育團體之間的派系之爭等等。如果我們想竭力透過複雜煩亂的政情,企圖用清晰簡明的方式來探究最深層原因的話,筆者更願意將之歸結為中國傳統儒家思想與西方近代民主自由思想之間的思想之爭。

“眾所周知,袁世凱先生出生於中國傳統官僚家庭,傳統儒家思想和**統治思想對他的影響根深蒂固,從而使得他對權力極端迷戀,尤其是放縱的、至高無上而不受絲毫約束的皇權;而孫元起先生自幼生長在美國,民主、法制的觀念伴隨著科學知識一起成為他思想的組成部分。當他們在一起共事時,就像烈火與海水、生命與死亡一樣,爆發出最激烈的衝突。

“當然,他們兩人的思想並不是絕對的,袁世凱先生雖然被革命黨人斥為保守主義者、獨夫民賊,但他在清末自強運動中也積極主張向西方學習,比如德國的陸軍、英國的海軍、美國的議會等;而在孫元起先生近代民主自由思想的背後,也有著追求權力、排斥異己、意圖獨裁的念頭。這也是當前中國政局日趨複雜的原因之一。

“儘管現在中國局勢日趨緊張,爭鬥隨時可能從國會爆發,進而變成武裝衝突蔓延到全國,但在筆者看來,卻並非沒有解決當前中國困境的辦法,因為袁世凱先生和孫元起先生的思想裡已經互相交融,存在著相互理解的基礎。他們只需像劍鍔互指著對方喉嚨的決鬥者一樣,各自後退一步,然後劃分好權力分屬,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所有的爭端自然都會迎刃而解。這也是近三百來西方政治鬥爭的經驗所在!”(未完待續。。)

四五五、出一頭地讓宗武

創辦於1906年的《美國政治科學評論》,不僅是美國政治科學學會會刊,更是極具國際影響力的政治觀察雜誌。經世大學近期新設法政學院、中國政策研究院等機構,為豐富圖書館藏、開闊學生視野,在海內外大肆採購書籍、訂閱報刊,其中自然不會遺漏這本響噹噹的專業期刊。只要翻閱這本期刊,就絕對不會錯過這篇由美國駐華公使撰寫而且關乎現在中國政治格局的文章。

不過從芮恩施在駐華使館寫完這篇文章,到寄送給《美國政治科學評論》雜誌社審閱,再到付梓印刷,再漂洋過海來到經世大學。等梁啟超把它送到孫元起的案頭時,時間已經進入了1914年。此時新中國黨與公民黨之間更加劍拔弩張,參眾兩院的氣氛也日漸凝重,甚至連最遲鈍的人都能聞到其中的硝煙味。

這也難怪!國會從1913年4月份正式召開,到現在已經過去將近一年時間,大總統選舉之事一直懸而未決,顯然袁世凱已經失去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