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82部分 (3 / 4)

說,僅日本陸軍常備師團就從6個一路擴充到了19個,而且近來軍方還提出要再建2個師團作為朝鮮佔領軍常駐朝鮮。它們就像一個瘋狂的賭徒,每次都壓上國運以命相搏,而且手段極為卑劣,尤其擅長不宣而戰,包括甲午中日戰爭、甲辰日俄戰爭都是這樣。

“雖然賭徒利用千術能夠再一再二的獲利,但他終究只是撈得小頭,大頭都被放高利貸的債主搜刮而去。所以日本儘管連續擊敗中、俄兩國,吞併琉球、朝鮮等地,但截至目前它所欠外債已經達到20億日元,超出同年稅收6倍,甚至難以支付利息。國內實行的重稅、高額地租和低工資,使廣大民眾生活極為貧困,社會各階層要求自由民主、反對軍部獨斷專行的‘護憲運動’持續發酵,政局極度不穩,從民國元年年底至現在不足一年半時間,已經更換了西園寺公望、桂太郎、山本權兵衛、大隈重信等四任內閣。

“現在日本財政和中國頗有幾分類似,國庫空空如也,外面債臺高築,借則無處可借,還則無錢可還,而且要錢的英、法、美等列強都不是良善之輩。日本之所以垂涎山東,無非就是想做點無本生意,剽掠一些財物內撫民意、外償債務。可一下子動員十個師團,再加上出動海軍艦隻,需要多少軍費?別說現在日本拿不出來,就算拿得出來,又能支撐多久?”

王士珍讚許地說道:“百熙總理說得極是,日本若是一舉出動十個以上師團兵,確實很有可能死在我們前頭!既然如此,百熙還擔心什麼?”

孫元起苦笑道:“聘卿兄你是北洋宿將,甲午年間又曾在朝鮮與日本大戰一場,你覺得號稱國內第一強軍的北洋精銳對上日軍常備師團,結果會如何?”

甲午戰爭爆發前後,時任山海關炮隊教習的王士珍隨同直隸提督葉志超赴朝助陣,駐紮在平壤一帶。當時駐守平壤的清軍共三十五營,一萬五千人;進攻平壤的日軍有一萬六千多人,雙方兵力不相上下。但是平壤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清軍得到朝鮮朝野民眾廣泛支援,按理說應該鬥個旗鼓相當才是。

結果清軍統帥葉志超貪生怕死,在戰局膠著的情況下竟然樹起白旗停止抵抗,並下令全軍撤退。撤退中清軍中伏,陣腳大亂,死亡近兩千人,被俘五百餘人。餘部在六天中狂奔五百里,一路逃至鴨綠江邊,致使日軍一路高歌猛進,佔領了朝鮮全境。

聽到孫元起提起甲午戰爭,王士珍頓時連連搖頭:“哎,提起甲午之戰王某真是慚愧無地,不說也罷!但要說北洋六鎮對上日軍常備師團,姑且不論武器彈藥懸殊,單說士氣素養恐怕就要差上一截。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估計咱們兩三個師的北洋軍才能勉強戰平日本的一個常規師團!然而現在百熙總理麾下勁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個團便可輕鬆擊潰濟軍上萬人馬,口外之役更是以一個混成旅全殲我北洋一個騎兵旅、擊潰一個整編師。論戰力,百熙總理所部未必不能與日軍較一日之短長!”

孫元起道:“無論是廣州之戰還是口外之役,我部取勝的法寶並非兵員素質有多強、士氣有多高,而是欺負對方沒有見過飛機、坦克,在猝不及防之下以奇致勝。這種事情可一不可再,根本不足為憑恃。真要遇到兇悍蠻橫如日本軍隊的強敵,終究要遜色三分!好在我們佔據地利之便,可以提前佈置,如果日軍只來兩個左右的師團,我們還是有信心對付他們的。但要是更多,恐怕就要倚靠諸位北洋賢達的援手了!”

曹錕搖頭道:“大帥如今駕鶴西去,北洋人心早就散了,都督們各自為政,師旅長們降的降、叛的叛,哪還能出上什麼力氣?”

孫元起自然知道曹錕心中所想,當即拍著胸膛說道:“孫某還是那句話,‘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眼下日軍入侵在即,我們應當只問將帥賢良稱職與否,何必強自區分西北與北洋?若是仲珊兄有意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