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2部分 (1 / 4)

戴維·林特,舊金山大學的化學教授,美國化學會西部分會秘書。”

約翰·馬丁大約五十歲,有些拙於言辭,聽了戴維的介紹,連忙擺手:“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化學老師……”

孫元起主動和他們握了握手。在和馬丁教授握手的時候,馬丁教授還有些吃驚:“你便是寫《化學原理》的yorkjohnson麼?真是令人不敢相信的年青!”

“《化學原理》?”孫元起有些迷惑。

盧瑟福在一邊解釋道:“就是你給我的《從原子、原子結構到元素、元素週期表、分子及化學反應本質》,名字實在太長,所以再版的時候,只好改名《化學原理》。”

戴維很有學者風度,握手的時候大致介紹了他們的目的和計劃:“約翰遜先生,上月底的時候,美國化學會接到您的電報,知道你應邀於本月來訪,特於本月初致電我們西部分會,希望安排接待事宜。我們西部分會對於先生的到來,感到十分的榮幸。拜讀先生大作的會員,強烈要求學會能夠安排先生一場演講,讓先生能夠給我們介紹一下您對化學原理的認識,希望先生能夠撥冗俯允。”;

孫元起有些無奈,自己對於化學認識也就侷限於研究生以前所學,而自己的專長物理似乎不為人所重:“好的,那是我的榮幸!”

接下來的是耶魯大學的一位年青人,也不能說年青,估計有三十多歲:“你好,約翰遜先生,我是耶魯大學校友會的麥克·唐納森,歡迎你從遙遠的遠東來到美利堅,來到耶魯大學。”

孫元起一鞠躬:“感謝‘母校’!感謝唐納森先生!”

最後兩位,想必是來自mit的,是一位四五十歲的中年,帶著個十七八歲的少女,只是不知道是他的女兒還是學生。中年人自我介紹道:“很高興見到你,約翰遜先生。我是mit理學院的梅克斯·羅西,這是我的女兒艾琳娜·羅西。”

“見到你們很榮幸,羅西先生和美麗的羅西小姐。”孫元起和他們一一握手。

那位十七八歲的少女眼睛裡充滿了好奇,但初次見面的陌生還是阻礙了問一些奇怪的問題:“見到你很高興,約翰遜先生。”

相互交談了一會兒,不外乎天氣、旅途之類無關痛癢的,又商量了一下接下來幾天的行程安排。按照計劃,孫元起在舊金山先休息一日,然後明天到舊金山大學講演一次,後天到距此不遠的加大伯克利分校休息,隨後一天再講演一次。這樣,就結束西部的旅程,乘坐火車到達東部紐約的美國化學會,並訪問康涅狄格州的耶魯大學和馬薩諸塞州的mit。

計議已定,大家往外走,準備搭人力車。這時候,已經稍稍熟識的艾琳娜終於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約翰遜先生,你真的是中國人麼?”

“是的,我確信我是中國人!”孫元起從來沒有在這種問題上迷惑過。

“可是,你和他們看上去完全不一樣呀!”順著艾琳娜的手指,可以看見碼頭上來來往往扛著包裹的華人力夫,街邊等著拉客的華人車伕,街邊陰暗處蜷縮的華人乞丐——他們都拖著辮子,這一點很容易區別於其他的民族,“看!他們面板黧黑,身材矮小,拖著辮子,穿著長袍;而你,面板白皙,身材高大,短頭髮,西服、襯衫、皮鞋、領帶……完全不一樣!”

自鴉片戰爭以來,美國資產階級從中國誘騙走了大批的華工。這些華工在美國墾荒、修路、開礦,擔負著極為繁重的勞動,促進了美國的繁榮。在不少大城市形成了“唐人街”之類的華人聚居區,其中尤以舊金山華人最多。同治、光緒年間,美國發生經濟危機,美國資產階級為了擺脫困境,開始煽動排華。光緒二十年(1894),美國迫使清廷訂立了《限禁來美華工保護寓美華人條約》,對赴美華工作了種種苛刻的限制。美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