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12部分 (2 / 4)

包括細胞核物質在內的蛋白質的研究。為了解細胞化學做出的貢獻”。在二十世紀初很長一段時間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主要是頒給在重大疾病和人類生理方面做出重要成就的科學家,很少關注生物技術,所以科塞爾得獎顯得非常扎眼。正因為扎眼,所以讓孫元起記住了科塞爾的名字和他的業績。

想起科塞爾,孫元起頓時覺得靈感迸發:要說挖坑,還有比生物學更坑的麼?尤其是生物技術。那才是真正的巨坑!

從二十世紀中葉,就有人大肆鼓吹二十世紀下半葉是生物學的時代。到了世紀之交,又有人高喊二十一世紀是生物學(生命科學)的世紀。在這個口號感召下。很多高分考生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生物系,生物系招生也越來越火爆,甚至各省的高考狀元許多都分佈在北大、清華的生物系(現在叫生命科學學院)或生物醫學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屬於工科類,很多學校設在醫學院下面;生物學屬於理學類。兩者大為不同。可普通高中生哪分得清?

可是“二十一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的口號喊了幾十年,光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學生物的筒子們就像一隻趴在玻璃上的蒼蠅——前途光明,出路沒有。什麼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之類的專業,每年都在失業排行榜上高居不下。以至於很多高中老師都諄諄教誨道:大學千萬別學與生物沾邊的專業,一旦名字裡面有“生物”二字,找工作的時候你就等著哭去吧!

與一地雞毛的就業慘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學術界的一片喧囂。尤其是生物技術方面,國家年年都要往裡面投入幾十億元。學者炮製的論文更是汗牛充棟。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似乎對此也情有獨鍾。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平均十年才能有一項頒給生物技術。從五十年代後期風頭開始突然轉變,幾乎每隔三四年就要頒發一次;到了二十一世紀之交,如果連著兩年不頒給生物技術,必定是輿論界一片譁然。

當然,孫元起並不是要否認這些學科存在的重要價值和偉大意義,相反,他覺得在並不遙遠的將來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必然會大放異彩,影響人類的發展方向和生存方式。之所以認為生物學尤其是生物技術是個巨坑,原因在於這將耗費西方科學界的大量精力和無數資金,但研究出來的結果卻很難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也不會危害到他國的國家安全。

物理學是不是與生物學距離太遠?難免會有人產生這樣的疑惑。

其實物理學與生物學並不遙遠,生物物理學就是物理學與生物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它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和領域之一。而且物理學家並都不是一直固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們也喜歡幹些越界的私活,有時候甚至還幹得像模像樣。比如生物學中最基本的“cell”(細胞)一詞,就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胡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植物組織,於1665年發現植物細胞(實際上他看到的是細胞壁)而命名的,至今仍在使用;量子物理學大拿薛定諤也曾在1944年發表《什麼是生命?》一書,使得眾多物理學家進入生命科學的研究領域,促進了遺傳學的迅猛發展。

儘管已經打定主意在生物學方向上大展拳腳,可是生物學如此廣闊,選擇一個合適的題目無疑更為重要。而且孫元起只是穿越眾,並不是異能者,對於生物學的瞭解僅限於中學階段的教科書以及在瀏覽網頁、觀看電視上獲知的一鱗半爪,能寫的東西本來也不多。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孫元起一邊到各省視察演講,積極拉票,一邊抽空蒐集資料,思考撰寫文章的內容。數週之後,孫元起終於敲定自己的主攻方向:遺傳學。遺傳學主要是研究遺傳物質的結構與功能以及遺傳資訊的傳遞與表達,是生命科學領域的核心學科,它既古老,又嶄新。

說它古老,是因為人們很久以前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