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們說一說。湊巧的是,陳公勇以前學的就是師範,張靈甫未上北大之前,也在長安老家當過幾天的教書先生,兩人天生一種誨人不倦的jīng神,一拍即合,夜校便風風火火地辦起來。
夜校沒有設校長。張靈甫只出任了教導處主任。他說:“蔣校長永遠是校長,我們永遠是學生,倘若有人喊我校長,豈不折殺本人也?”口氣十分謙和與誠懇。
夜校每週二、四、六晚上開課,主要課程有戰略戰術、政治教育和文化知識,主講者除了他們兩人和盧醒以外,軍部戰地文工隊副隊長劉驍也被請了過來,作為課前課後領唱《七十四軍軍歌》的教官。軍事課大都是講習實戰經驗和作戰技能,政治課則以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頒發的《政治訓練令》、《政工綱領》、《前方部隊政治工作實施辦法》等法令為依據,倡導堅持長期抗戰,激發官兵們的鬥志和愛國主義情感(3)。
開學典禮莊重而簡樸。關帝廟的大門貼上張靈甫手書的對聯:“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課堂四周的牆壁上,也用石灰寫下醒目的標語口號:“一個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國家至上、民族至上”,“訓練重於作戰,幹部決定一切”等等。這些標語口號,是陳公勇按照珞珈山軍官訓練團的模式而營造的學習氛圍。
第一堂的課主題是:“為正義而戰”,由張靈甫主講,前來參加開學典禮的俞濟時、王耀武、馮聖法等長官也欣然就坐,參加旁聽。
幾盞從老鄉家裡借來的油燈吊在屋樑上。油是用木子樹(4)的果實熬製的,像蠟燭,但因油質比蠟燭差,燒得黑煙直滾,燈心的火苗是紅的,沒有蠟燭亮。鄉民們用不起蠟燭、煤油,家家戶戶點的都是這種燈。
(1) ;巴子:上海方言,除包涵“鄉下人”之意外,還指那些不符合上海灘十里洋場價值觀的人或事,如不懂行情、不懂規矩、自以為是等等。在上海,被別人說成“巴子”比被說“笨蛋”更為丟人。
(2)珞珈山軍官訓練團:後改為國民黨zhōng ;yāng訓練團,蔣介石任團長,抗戰期間共舉辦了各訓練班18種,以黨政訓練班為主,先後共有23000 ;餘名黨政人員參加了受訓。(見趙普炬所著《zhōng ;yāng訓練團梗概》,載全國《文史資料選輯》第74 ;輯)
(3)陳誠:《關於軍隊政訓工作之指示》;國民zhèng ;fǔ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編印。
(4)木子樹:學名烏桕,分佈於秦嶺、淮河以南,與油茶、油桐和核桃並稱為我國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其果實富含白臘油,是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利用烏桕脂還能製造出類可可脂,用於生產巧克力。。)
114訓練軍官(2)
114訓練軍官(2)
讓蔣委員長將來對全體**說,沒有七十四軍就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國min黨!——張靈甫
官兵們席地而做,有的手上拿個本子,有鋼筆,有的手上只拿一張皺巴巴的紙,拿個鉛筆頭。但是他們都目光炯炯有神,神情中流露出對知識的渴望。
門板當黑板,豎在牆邊,用粉筆寫了一個大寫的“我”字。
“弟兄們,知道這是一個什麼字?” ;張靈甫用馬鞭指著門板問。 ;會識字的一些弟兄紛紛回答道:“這是一個‘我’字。”
“對!這是一個‘我’字,你我他的‘我’,我們的‘我’。” ;張靈甫滿意地點點頭,“下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