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讓觀眾叫好的是她的唱腔,一句“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閒”唱出口,就贏得滿場喝彩、掌聲無數。
……
男子打仗到邊關,
女子紡織在家園。
白天去種地,
夜晚來紡棉,
不分晝夜辛勤把活幹,
將士們才能有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
請往咱身上看,
咱們的鞋和襪,
還有衣和衫,
千針萬線都是她們連(哪)
……
孟玲玲中氣十足,字正腔圓,用自己家鄉的方言唱豫劇就是格外夠味,特別是她咬字咬得準,很會掌握節奏感,顫音、重音用得恰倒好處,每一句收尾的時候還要往上一挑,使得整個唱腔在蒼勁中不失雋秀,質樸中流露柔美,奔放裡又透出幾分俏皮,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把全場觀眾的情緒都調動起來。
一曲唱罷,掌聲如cháo,不讓她退場,臺下男女老少齊聲高呼:“再來一遍!再來一遍!”
觀眾聽得越帶勁,孟玲玲就唱得越有激情,臺上臺下心cháo湧動,水rǔ交融。就在她再一次唱到“咱們的鞋和襪,還有衣和衫,千針萬線都是她們連”的時候,感人的奇蹟就在這裡忽然出現——
密密麻麻的觀眾中,一位大嫂手舉一件**的軍衣,站在板凳上大聲疾呼:“街坊們哪!姐妹們!這衣服不都是我們千針萬線連的嗎?我們不能要啊!不能讓將士們挨凍啊!!” ;頓時,一聲呼喊,八方響應:“是啊,我們不能要!”“還給弟兄們!”接著,無數件軍衣飛向舞臺,孟玲玲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連連擺手。劉驍趕緊和大家一起上臺,舉著喇叭勸說市民留下衣服,可市民們不聽,還在繼續把衣服朝舞臺上扔。
急得團團轉的孟玲玲,忽然看見舞臺旁邊的一堵斷壁上,張長官正在和一些士兵砌磚搭橫樑,便連連招手,大聲呼喊,一個勁地要請長官過來。不一會兒,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的張靈甫匆忙跑過來上了舞臺,一聽卻是要他以長官的名義勸說市民,眉頭一下子皺了起來,這下可好,讓他犯愁了。對他而言,先做好教案再去上課,沒有問題;講歷史那也是強項,信手拈來,可這個說服群眾的事情,實在是難為了他。
張靈甫既不擅長此道,又不善於演講,可面對孟玲玲這些小兵期盼的目光,他又不能畏縮不前,只得硬著頭皮上架。他接過劉驍的喇叭,向群情激昂的臺下喊話道:“父老鄉親們!都靜一靜,靜一靜!聽本人說兩句——保家衛國,抗擊倭寇,抵禦外侮,乃軍人之本職,我們七十四軍吃的是農人種的糧食,穿的是工人做的衣服,理應與民眾有福同享,有難共當,現在長沙受了災,哪一個弟兄不心痛?這些衣服都是我們的一點心意,敬請大家務必收下!一定要收下!”。)
119軍民一家(2)
119軍民一家(2)
我求求大家,大家要是實在不收,那我、我就給大家跪下了!——張靈甫
“老總你們和小鬼子拼命,我們冷點、餓點不要緊!”
“只有你們穿暖和了,不凍著,才有力氣打敵人啊!”
“是啊,讓你們凍壞了,還怎麼保家衛國呀!”
“將士們在前方流血犧牲,還要捐衣服,我們於心何忍啊!”
本來已經安靜下來的場面,又被一位戴眼鏡、穿長衫的先生攪得熱火朝天,眾人紛紛響應道:“堅決不收衣服!” ;劉驍和幾個隊員把衣服往臺下扔,民眾揀起衣服再投回來,張靈甫急了,舉著喇叭喊道:“我求求大家,大家要是實在不收,那我、我就給大家跪下了!”二話不說,撲通一聲,便真的跪倒在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