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部分 (2 / 4)

他這樣乖巧溫順了。說得客氣些(至少公司的管理者是這樣評價的),他不像他父親那樣能找準自己的定位;說得直白些(也是管理者的評價),他是個憤憤不滿的員工。

比利·考克斯三世認為自己作為公司內部員工,對Telerate失敗的原因瞭然於胸,因此覺得這是一個表達自己憤怒的好機會。他給康比德和道瓊斯的董事會寫了很多封信,儘管康比德和董事會成員沒有明說,但是他們都覺得比利·考克斯三世是個讓人很頭疼的人,因為他是個不安分的傢伙,總是提醒公司的管理層不要忘記自己肩頭的重任。

同樣不安分的還有比利·考克斯三世的表妹莉茲·戈思,1997年時她32歲,她是貝蒂娜·班克羅夫特的女兒,是小休·班克羅夫特家中唯一的孩子,是小休·班克羅夫特和貝蒂娜第一次婚姻生育的孩子(小休·班克羅夫特是簡·巴倫和休·班克羅夫特的孩子,本書中提到的班氏家族所有成員都是簡·巴倫和休·班克羅夫特的後代)。

莉茲·戈思的母親貝蒂娜·班克羅夫特於1996年去世,享年55歲,她把所有財產都留給了自己的女兒。莉茲·戈思因此成了班氏家族中第一個擁有公司股份的年青一代,因此她突然插手公司業務的這種做法儘管不符合班氏家族的一貫作風,卻也情有可原,畢竟她手中的股份是自己口袋裡的錢。

比利·考克斯三世和莉茲·戈思兩人開始諮詢投資銀行家的意見,其中包括默多克一直以來聘請的艾倫公司的南希·佩雷茨曼,使他們在班氏家族中口碑更差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還把這些事情捅到了媒體上。媒體的曝光度,尤其是《財富》雜誌上的一篇文章(顯然,這篇文章的訊息源就是他們兩個)使得很多想要收購《華爾街日報》的人來到公司的辦公室,其中包括紐約時報公司董事長小阿瑟·蘇茲貝格、華盛頓郵報公司董事長唐納德·格雷厄姆、培生集團董事長馬喬裡·斯卡迪諾、彭博社董事長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以及默多克。(10年之後,默多克可能已經忘了當年讓他對《華爾街日報》和道瓊斯公司感興趣的是比利和莉茲策劃的那篇報道,他這次到訪《華爾街日報》和以往多次造訪時的心態一樣—很想買下道瓊斯。)

當然,所有想要收購道瓊斯的媒體大亨們都吃了閉門羹,回覆他們的是同一句話:“絕不可能!”

當時,公司管理層並沒有告知比利·考克斯三世、莉茲·戈思、班氏家族其他成員以及道瓊斯公司董事會有人想要收購公司,這方面的訊息沒有走漏一點風聲。因此,班氏家族想要把股份變現的想法並不為外人所知,班氏家族也不知道公司有可能和《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等媒體大鱷合作,打造一艘出版業的巨無霸航母,從而使新公司的規模、品牌知名度和現金流都超越同儕。

在向《財富》雜誌洩漏了訊息之後,比利·考克斯三世和莉茲·戈思自然受到了班氏家族其他成員的排擠。在文章見刊後不久,比利·考克斯三世就被迫離開了道瓊斯公司,他們兄妹二人也都移居海外。班氏家族中其他年輕成員(30多歲和40多歲)對自己莫名其妙的繼承權和被動的管理方式心有疑惑,但是他們都已經足夠富有了,而且都不願摻和公司事務,因為他們不願意因為在家裡抱怨公司的事而遭到別人的白眼。另外一個原因在於,2000年正逢股市牛市和科技公司如日中天的時候,道瓊斯公司的股票也達到了歷史上的峰值,每股75美元。

不過,1997年還是讓班氏家族和信託人倒吸了一口冷氣。班氏家族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就委託位於美國波士頓的海明威–巴爾斯公司來託管道瓊斯公司,而當年海明威–巴爾斯公司要求得到董事會里的一個席位,道瓊斯的董事會中有3個席位是分別留給班氏家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