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14部分 (2 / 5)

……

乾旱惹的禍……

趙普悲催了,耶律休哥悲催了。

高梁河失敗後,遼國幾次南侵皆未得功,前線執行著宋九的屯田政策。

其實屯田制度自古就有了,只有在宋朝未執行好,原因很簡單,城市兵。只有岳家軍在史上做得很好。

漸漸兵士向農村化轉移,這個古老的屯田制度再度變相的落實下去。效果應當不錯的,自大名起,西到洛陽,以京畿為中心,四面八方設定了許多營田,讓兵士耕種。第一個結果,減少了國家供給,特別是對笨重糧食的供給。第二個結果便是提高了兵士的收入。

兵士到邊境輪戍,家屬有“自留地”,依然有收益,而兵士去邊境輪戍,又有額外的賞錢,如行裝錢,戍邊錢帛等等,但到了邊境後,營田面積更廣大,甚至兵士開始有規模的養豬養羊,至於更後方稍安全的一點還養馬與牛,這兩者一個軍事,一是農事,都是國家戰略物資性的牲畜,當然不會出現在前線。或者養一些雞鴨鵝等家禽,不但減少了國家供給,至少不用再象史上宋朝那樣,一車車一船船將糧草運到幾千裡之外,幾文錢一斗的粟米運西北能變成上千文的成本,這還不算,一些黑心商人官吏在裡面還摻雜沙子,或以黴陳糧食代替,讓兵士都不能食之。

再加上養殖業,兵士又有了一些額外收入,伙食也得以改善。

本來是不錯的,可是遼國兩次入侵,讓大家有些心寒,至少頂在前線的兵士是不敢再搞養殖業了,只種著一些稀疏的莊稼,想改善伙食,只能從後方提供肉類。

但就是如此,今年旱情嚴重,也導致最前方屯田幾乎沒有了收獲。

威虜軍兩座要塞裡漸漸出現糧荒,楊延昭與魏能分別向李繼隆發出請求,速運糧餉來,不然我們馬上就沒得吃了。

整個北方都因旱情欠收,邊塞沒有糧餉提供,李繼隆只好向朝廷提出請求,然後發兵護糧去威虜軍。

這封奏摺到了朝廷,引起爭議,張洎就上了一篇長奏,當初國家設威虜軍以為定州扞撇。此軍若廢,北戎立至城下。臣以為不然,若是敵人來侵,十萬之眾,威虜軍數寨兵甲不滿一萬,敢出寨迎戰?不敢,威虜軍又在平地,能否起阻擋作用?又不能。那麼設它做什麼?而且諸多兵馬,每天會有許多消耗,這必須要後方時不時提供其供給。現在三鎮之眾,冒炎酷,陟郊垧,荷戈而趨者,裹送餱糧而已。既充防護軍儲之役,則本無鬥心,以援送怠惰之師,如果北敵來犯,且戰且行,必然敗北。或者國家起用三鎮所有之兵,來為威虜兵護送糧餉?因此最好將威虜軍撤掉,數砦兵士並於附近大鎮,以將兵力集中。又省朝廷供給,又不會象易州那樣被戎狄侵吞。

這篇奏摺讓許多大臣附和。

設砦堡可以,但必須有險可據,威虜軍那幾個砦堡有何之險?

然而錯了,魏能與楊延昭在哪裡未來生生打出來一個鐵遂城,銅梁門!

宋九有些猶豫不決,關心則亂,他的女兒也到了哪裡。於是寫了一封信快馬問詢李繼隆,李繼隆什麼也沒有回答,只是畫了一張前線地圖,於是宋九決心同意李繼隆之意。

趙匡義問為何,宋九隻是答了一句:“若是唐河之戰,遂城與梁門有近萬勁旅,會是什麼樣的結果?面對這個結果,遼國敢不敢揚長直入?”

趙匡義便不再疑問了,若是那樣,耶律休哥會敗得更慘,甚至遂城與梁門一阻,耶律休哥大半遼軍精騎會丟在河北。那麼為了避免這個後果,遼軍只能先行解決滿城,遂城以及梁門,那麼戰爭便向北推移,這無移對後方安全起了極大的幫助作用。

耶律休哥從斥候嘴中得到這個訊息,立即感到機會到來。

只要將這些供給吃下,威虜軍只好因缺糧撤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