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38部分 (3 / 5)

,說了一句話,蜀土雖安,但朝廷必須選忠厚者為長吏前去鎮撫。

趙匡義未太注意,讓吳元載代許驤知成都,吳元載用法苛察,那怕小罪也要嚴懲。這也沒有關係,諸葛亮治蜀同樣是嚴法,然而兩者環境不同,本來巴蜀在積累著矛盾,吳元載苛察用法治民,使百姓怨怒更大,於是王小波起義,元載不能捕滅。朝廷用郭載代元載。

郭載到了梓州,有人對他說,成都必陷,公往亦當受禍,少留數日可免。

人家是好心好意,郭載卻發怒了,說,天子詔吾領方面,危急之際,豈敢遷延!

於是馬不停蹄到了成都,成都還有一個官員,一代名臣樊知古。

雖然陳恕被他坑了,但樊知古還是不錯的,若是宋朝每一個官員都象樊知古,那麼宋朝可以提前實現四個現代化了。

然而四川這種形勢,誰來都不管用!

郭載勇氣可嘉,樊知古也不錯,然而李順認識誰?

先是李順引眾攻成都,燒西郭門,不利,退去,轉攻漢州彭州,這一轉義軍數量急劇增加,人多了力量就大了,變成了近十萬兵馬,再度攻打成都。郭載寡不敵眾,與樊知古斬關而出,逃向梓州。

不久郭載戰死,樊知古受此驚嚇,不久同樣去世。

李順佔據成都,自稱大蜀王,繼續“均貧富”,殺土豪,分田地,短時間就結聚了三十萬兵馬。

想想整個若大的宋朝有多少禁兵?(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章 將功折罪

李順繼續擴張,北抵劍關,南距巫峽,十幾個州府全部被他佔領。

然後急攻劍門。

劍門只有疲兵數百人,正好成都監軍宿翰帶領屬下逃到劍門,與劍門都臨上官正奮力御戰,大破數千李順部,只有三百人逃到成都,李順怒其驚眾,悉斬於東門。

觀微知著。

就從這件事上,那怕他們喊出的口號多少響亮,宋九也認為此人是李自成之流,一旦此人成事,禍害國家,禍害民族!

試問同樣是起義發家的劉邦會做出這種事嗎?朱元璋會做出這種事嗎?甚至大半也能算是起義軍發家的劉秀會不會做出這件事?

正是兩人的英勇奮戰,保住了劍門棧道。

不然朝廷就大麻煩了。

於是朝廷以上官正為劍州刺史,充劍門兵馬部署,宿翰為昭州刺史。

又讓王繼恩前去四川鎮壓起義軍。

然後又讓裴莊與雷有終為峽路隨軍轉運使,劉錫與名臣周渭為西川隨軍轉運使,河北勇將王杲兵趨劍門,尹元由峽路水路並進。

三月諸軍臨行,趙匡義一定叮囑王繼恩:“戒前軍所至,若賊黨敢搞王師,即當誅殺。若偶被脅從而能歸順者,並釋之,倍加安撫。”

接著下詔,讓李繼隆知定州兼飛狐軍,各個堡砦還沒有修好呢,必須由李繼隆坐鎮,張齊賢判太原,將宋九調回。

……

“李將軍,此行謹記我一句話,漢武帝揚威大漠,乃是文景二帝多年的積累。若無文景之治,就無漢武揚我大漢之威之時。”

“然唐太宗何喻?”

宋九微微一笑。反問道:“李將軍,我且問你,不說李靖李績,就說唐太宗,我朝武功有幾人能及之?”

李繼隆默然。

李世民不僅是一個明君,更是一流名將。

不要說李繼隆,就是趙匡胤在世的時候,也不敢自誇軍事能力能及李世民。

“唐太宗有沒有胡人血脈?”

“有何關係?”

“有啊,不然何來天可汗之名?至少有了這個血脈,胡人不會因為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衝突。對唐王室,至少對開始的唐王室產生多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