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部分 (1 / 5)

二、歌曲《何日君再來》

李香蘭這個人,性格是雙重的,她從小寄養在中國漢奸高層之家,和日本軍界的文化軍官過往甚密,然而她受過地道的中國文化教育,講一口標準的北京官話,對中國的風土人情浸透骨髓。但她是不折不扣的純粹的日本女人,一個得天獨厚再也找不到更合適的日本文化侵略中國的經典楷模。很多日本軍國主義文化,由她傳播,你不覺得有什麼侵略性,有什麼奴役性和欺騙性,認為她的一切都是那麼和諧、自然、友善,可以接受。從這來看她的可怕勝過《聊齋志異》中的“畫皮”!這一點,李香蘭在她自己寫的*《李香蘭私の半生》中始終也沒認識到。

李香蘭在二戰中活躍在中國東北,華北和上海,她深入到華中前線慰問侵華日軍,她表現深厚的感情、親情,她用歌聲鼓舞這些屠殺中國居民的劊子手,她的罪行是深重的。然而她是個天才的歌唱藝術家,她的歌非常動聽,特別是柔情掩蓋了歌聲下面的屠刀。李香蘭在三四十年代唱了許多抒情歌曲,如:《*之夜》、《蘇洲夜曲》、《何日君再來》等等。歌聲動聽、動情、動人、動心,使人忘記了歌聲的大背景,瓦解中國人民的抗戰鬥志。

《何日君再來》,解放後被認為是“漢奸歌曲”,禁止傳唱。《何日君再來》是不是“漢奸歌曲”呢?我們從它的來龍去脈,看看。

1931年九一八事件,當時叫“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軍隊佔領了東北三省,建立了偽滿洲國。1937年又製造了盧溝橋事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很快佔領了天津、北京、上海、南京、武漢大片中國內地領土。此時,中國舉國抗戰。在這一時期,上海的影藝界出現了兩種對立的表現:一個是慷慨激昂鼓動人民奮勇抗戰;另一個是消極悲觀,得過且過,醉生夢死,甚至屈膝投降。它們都以文化形式表現出來。一個重要的舞臺是電影藝術。當時的電影都有主題歌曲,一般是由主演影星主唱,也有流行之後其他當紅藝人演唱灌製唱片發行的。一般影響都很大,迅速流行。

屬於激勵人心的進步影片,有著名的《夜半歌聲》,其主題歌同名《夜半歌聲》,歌詞有如下段落:

“空庭飛著流螢,高臺走著狸狌;

人兒伴著孤燈,梆兒敲著三更。

風悽悽!雨凜凜!花亂落,葉飄零。

啊!姑娘啊!

......

我願意永做墳墓裡的人,埋掉世上的浮名。

我願意學那刑餘的使臣,盡述人間的不平。

啊!姑娘啊!

用什麼來表達我的憤怒?惟有這江濤的奔騰。

用什麼來慰你的寂寞?惟有這夜半歌聲!惟有這夜半歌聲!”

歌詞優美,歌聲淒厲,激勵人心!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無疑是激勵抗日鬥志的優秀歌曲。在偽滿洲國,禁止《夜半歌聲》上演,也禁唱《夜半歌聲》歌曲。

當時,還有一些頹廢歌曲,如《不了情》,歌詞是:

“鏡中花兒嬌豔,玫瑰已凋零!

人生恍惚如春夢,縹緲如浮雲。

柔情盡付東流水,蜜意何處尋?

鏡花月水,皆幻影!

地老天荒,不了情。”

《何日君再來》就是這個時期的一首頹廢的歌曲,它代表一些頹廢的無奈之音。所以,它還不能算是漢奸歌曲。最早是由上海當紅影星周旋唱出的,歌詞寫得很美,歌聲也動聽,唱道:

唱:好花不常開,好景不長在。

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

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喝完了這杯,請進點小菜。

人生難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

白:來!來!來!喝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