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92部分 (3 / 4)

千多八旗兵逃出濟南,匆忙撤退到了西邊的東昌府。

然而,儘管愛新覺羅家的主子已經臨陣脫逃了,但清廷任命的濟南知府卻表現出了驚人的忠誠與勇氣。此人先是將自己妻妾子女全部斬殺,曝屍於府衙門前,以示死戰到底的決心,然後號召濟南城內計程車紳出糧出人,誓死抗擊登州反賊,一時間居然得到了相當熱烈的響應。接下來,知府衙門又組織書生在城內大肆散播謠言,說登州叛軍殺人不眨眼,食人心、吃肚肺,很是蠱惑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上城助守。

——執掌登州鎮的陳新大帥,雖然沒有打出鐮刀鐵錘圖樣的紅旗,但其土地政策跟“我黨”早期如出一轍,都是強行沒收或贖買地主縉紳的田地,然後分配給士兵家屬,從而建立許多個起名為屯堡的軍屬農場。目標是以此來籠絡軍心,用最快速度在登州營造出一批屬於自己的鐵桿支持者。同時也讓登州鎮在無形中減少了反對勢力的潛在來源,不著痕跡地瓦解了民間原有的組織動員力量,確保了大本營的穩固。

很顯然,無論是徵用還是贖買土地,都嚴重觸動了天下縉紳地主的敏感神經,因為按照大明的規矩,向來都是只有他們可以巧奪豪取那些貧賤小民的土地,沒有倒過來讓卑賤武夫騎在頭上的道理。於是,早在當年還打著大明官軍的旗幟之時,陳新就開始不斷地鎮壓和屠殺地主縉紳,同時也不斷地被地主縉紳偷襲和刺殺。等到豎起反旗之後,陳新大帥搞土改的手腕更是變本加厲,既讓許多貧無立錐之地的窮人分到了田地,成為了陳大帥的鐵桿擁躉,也把膠東的地主縉紳殺得人頭滾滾,彼此仇深似海,勢不兩立。

——雖然擁有強大生產力的穿越者,不是拿不出購買土地的錢款,但問題是,在很多情況下,並不是只要有錢就能買到土地的。須知在封建王朝時代,那些地主縉紳們輕鬆悠閒的生活,完全建立在佃農的痛苦上。而鄉村地區的政治權力,也大都操縱在少數鄉紳地主手中。而其地位和權力的基礎就是大片的土地。

封建時代的地主縉紳固然顓臾頑固,但卻對這一點看得相當清楚,自然是死死抱著土地不肯放手。因為一旦失去了土地,就會使地主失去了原來的權力根基,這玩意兒可是再多的金銀財寶也買不來的!

反過來說,在陳新大帥眼中,既然無論是贖買還是沒收,這些地主縉紳都不會乖乖就範,肯定要跳出來作亂,那麼索性就省下這筆款子當軍費,直接用子彈和馬刀跟地主們說話吧!

既然歷史上“弓馬無雙”的滿洲八旗都能在北京周邊搞跑馬圈地,不但拿走了土地,還讓原來的地主當農奴,那麼戰鬥力更加強悍的近代化登州軍,顯然也能做到這樣的事。反正這年頭根本沒有什麼人道主義的說法,不管屠城滅族什麼的都是很正常的統治措施,只要盡情地殺殺殺就好了。

如此一來,在此時的濟南城內,就聚集了許多從東邊登州府、萊州府和青州府逃過來的地主縉紳,因為被登州軍糾集一幫窮泥腿子強行分了田地的緣故,個個都跟陳新大帥有著破家滅門之恨。在他們這些落難者的哭訴和宣揚之下,濟南府這邊的地主縉紳,也都知道了登州陳大帥的“倒行逆施”,對此是既哀嘆又憤慨,大罵登州陳大帥是“勾結髡賊、以夷變夏”,“古來未聞如此苛待士紳者”!一時間仇恨度爆表。

當然,如果沒有人站出來振臂一呼的話,懾於登州軍的赫赫兇名,大部分縉紳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或者拖家帶口往更遠處逃亡。但既然如今知府大人願意帶頭毀家紆難,那麼濟南府的縉紳們自然也就隨之生出了對大清王朝的無限忠心,寧可傾家蕩產,也要把登州叛逆和海外髡賊打回去。

結果,當大約四千名高歌猛進的登州軍,一路殺到濟南城下的時候,就發現自己撞上了一塊硬石頭,幾次強攻都被打了回去,夜裡還遭到了濟南鄉勇的襲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