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波斯、羅馬等,另也銷往北方的薛延陀、契丹、室韋、新羅、百濟、東瀛等國。
大唐的絲綢,已經成了全世界貴族富豪們爭相追逐的商品。若穿不起大唐絲綢,那還叫什麼有錢人,稱什麼貴族,是會很沒面子的。
“今年出口的絲綢數量大減,可賺到的錢卻比去年一年還多。”
承乾看著杭州市舶司收繳的關稅帳本,驚歎。光關稅就收了這麼多,而負責絲綢出品的織造局賺的更多。
百姓種桑養蠶,然後由商人收蠶繭紡織成絲。
按規定,這些生產的絲綢最後要賣給朝廷的織造局,或加工印染,或直接出口。
這些收購上來的生絲或者絲綢,有的直接賣給前來購買絲綢的波斯商人、羅馬商人、阿拉伯商人、室利佛逝商人等等,也有直接賣給比如南洋公司這樣的貿易商家,另織造局也會把一部份絲品交給朝廷的絲綢公司,由他們賣到各蕃邦去。
這種規定,其實也就是朝廷要從中經一道手,要賺錢。
雖然價格上並不是完全由織造局說了算,但他們確實是這個行業的主導龍頭。
這是馬周提出來的改革方案,最終得到了張超的同意,絲綢行業的各方都要賺錢,總不能讓朝廷幹看著,只收點稅。
織造局和絲綢公司,都是國營性質。
“市場規律。”張超笑道。
歐洲和北非、中亞等地都在打仗,甚至南亞、東南亞也在打仗,到處開戰,當然就不同了。
“不過我們無數百姓都忙著種桑養蠶、紡織販運,江南蘇杭之地最肥沃的土地現在都種了桑,我們把這些絲綢運到海外,換回來這些金和銀,真的值得嗎?金銀餓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
承乾提出一個問題。
“陛下,貿易帶來金銀,金銀也是財富。大唐地大物博,就算江浙之地大量種桑紡織,也不會影響到糧食安全。而我們這些絲織業發展起來,換回的大量金銀,本身也是財富。再者,絲織業的商人、百姓都富了,朝廷參與經營和收稅,也得了許多錢。”
“朝廷用這些稅賦和收益,去維持軍隊,興辦教育,興修水利等,這既強大國家,也等於減輕百姓負擔。再者,有農有商,則糧食等農產品價格還能上升一些,谷低傷農,在經濟繁榮的時候,農產業價格上升一些,這其實也是保護廣大農民們的利益。”
現在大唐的出口,基本都是貿易順差。
不論是絲綢、茶葉、瓷器、糖、紙、玻璃、還是香料、武器鎧甲等出口,那都是極為搶手,甚至是獨家產品。
羅馬、波斯這些大國,與大唐的貿易基本上是逆差,他們能賣給大唐的也頂多是奴隸、還有一些原料。這些東西沒太多附加價格,很便宜。
結果,他們只能用黃金、白銀甚至是銅料做為逆差補償。
現在每年都有大量的黃金、白銀、銅以及奴隸等流入大唐。然後這些金銀銅,被鑄幣廠源源不斷的鑄造成貨幣。
雖然張超說過,大唐離不開紙鈔,但金屬貨幣也一樣離不開。擁有的這些金銀幣銅錢儲量更多,紙鈔的信用也越安全。
現在有許多人說,貿易越做越大,這不是好事。認為換回來的金啊銀啊銅啊寶石啊這些,根本沒有什麼價值。
這種說法,眼光太淺。
雖然說金銀不能吃不能穿的,但他能換吃換穿的。大興貿易,帶動的是許多行業,比如紡織加工業、比如運輸業、比如海上貿易等等,無數的人都在分享著紅利,朝廷也在一個個環節裡收稅,賺的盆滿缽滿。
還是那句話,朝廷賺到了錢,有了金銀,還是看如何花。
如果只是存起來,那一錢不值,頂多是增加點紙鈔的信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