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04部分 (4 / 5)

自在丹水被肅王軍擊敗後,馮軍便一分為二,拆成了兩支軍隊。

其一便是在丹水之戰中新村的馮軍步兵,步兵與弩手混編,約仍有一萬三四千左右,至於另外一支,便是那七千名韓騎。

這七千韓騎,由馮麾下將領費楊率領,加入到了騷擾肅王軍的隊伍當中,這支騎兵與暴鳶軍的一萬五千騎兵,分佈在泫氏城周邊一帶,對離城或離城的肅王軍小股兵力伺機展開進攻。

比如說,時不時就要到丹水取水的肅王軍士卒,亦或是外出巡邏、監察四方的肅王軍士卒。

沒辦法,沒有騎兵,就意味著外野的喪失,哪怕是外出巡邏的肅王軍士卒明明看到遠處有韓國騎兵的蹤影,也沒有任何辦法。

若己方人數多,韓騎在用弓弩騷擾一番後轉身就走,肅王軍計程車卒們單憑兩條腿,根本追不上那些韓騎;可若是己方兵力並不佔優,那麼情況更加糟糕,那些韓騎就會像聞到血性的狼群一樣撲上來,將這股魏兵一口吞掉。

不得不說,肅王軍在這方面損失了不少士卒。

要知道,自肅王軍一路進兵以來,在皮牢關之戰、泫氏城之戰、丹水之戰這三場戰事中,其實並沒有損失太多的兵力,尤其是後兩場戰事,可以說是一面倒的碾壓。

但是在外野的交鋒上,肅王軍卻吃了大虧,這就是沒有騎兵援護的結果。

或許有人會說,遊馬重騎卸下重甲,不就是一支輕騎兵麼?

這話倒也不假,但問題是,卸下了重甲的遊馬軍,憑什麼去戰勝四倍餘的韓國騎兵呢?

要知道,遊馬軍其實也只是一支訓練不久的新軍,別看它能一次次地制霸戰場,那都是因為那套堅厚沉重的鎧甲。

沒有這身鎧甲,遊馬軍拿什麼跟經驗老道的韓國騎兵拼殺?

所以說,讓遊馬軍卸下重甲轉換成輕騎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沒有了重甲的遊馬軍,哪怕是面對相同兵力的韓國騎兵,也難以保證勝利,更何況面對四倍以上的韓國騎兵。

至於鄢陵軍新組建的那支兩千餘人的騎兵也是如此,這是一支穿著步兵重甲、由鄢陵軍步兵所組成的騎兵,步兵的重甲,能夠保護這些剛剛轉變為騎兵的新兵,使其在與韓國騎兵兩軍對沖的時候取得一些裝備上的優勢,但論戰術,韓國騎兵可能有一百種辦法玩死這支新晉魏騎。

正因為這幾點,使得肅王軍在外野交鋒上,始終處於劣勢,這讓趙弘潤一度非常後悔,後悔於怎麼就沒有將川北騎兵召來。

倘若有一萬川北騎兵在旁,趙弘潤豈能容忍韓國騎兵如此肆無忌憚地穿行於這片土地,在諸魏軍的眼皮底下,來去自如?

不過話說回來,當時趙弘潤也沒辦法,畢竟那是考慮到秦國有可能賊心不死,再次組建軍隊進攻河東郡以及三川郡,因此,趙弘潤將川北騎兵部署在川雒一帶,方便在秦軍再次進攻的時候,及時出兵阻止。

或許是趙弘潤杞人憂天、想得太多,他總感覺三川郡境內的烏須王庭與羯部落、羚部落,跟秦國的關係有些曖昧,儘管這三者當時迫於他的恐嚇,曾聯合出兵,促成了二十萬秦軍命喪於三川郡這件事。

至於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趙弘潤打算向韓人推出重騎這款新型的騎兵兵種,他希望韓國在看到遊馬重騎的霸道後,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將國內的騎兵也打造成重騎兵。

基於這個不可告人的目的,趙弘潤怎麼可能會讓川北騎兵來跟遊馬重騎搶風頭呢?萬一韓人在看到川北騎兵的戰鬥力後,堅定地走上了輕騎這條發展道路,那趙弘潤吹捧重騎的戰略計劃可就完全泡湯了。

所以說,造成如今這種局面,也算是趙弘潤自己導致,怨不得別人。

馮麾下騎將費楊率領七千騎兵的加入,使得暴鳶軍騎兵對肅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