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史記華夏風雲> 第30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0部分 (2 / 5)

,含情默默的望著他,向他招手。旋即,火又一次熄滅了,穆贏輕盈地飛上了天際,四周陷入無邊的黑暗!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四十一回 楚莊王問鼎 秦桓公謀晉

第四十一回 楚莊王問鼎 秦桓公謀晉

秦共公三年,晉國衰落,秦國附近的楚國又一次強大起來!秦、楚接壤,楚國的強大非秦國之福。秦共公這日正在坐朝,忽聽探子來報:“楚莊王率軍北進,一路勢如破竹,已經進攻到洛邑附近了!”秦共公令探馬再探,探子出去,秦共公陷入了沉思!

“楚莊王向北進兵,一直深入到洛邑,看來有問鼎中原,代替周王室之意!楚莊王好大喜功,野心勃勃,此舉必會引起其他諸侯的警惕!我不如按兵不動,靜觀時勢,待機而動!”

想至此,秦共公令手下將官加緊練兵,嚴守邊防,外鬆內緊,聽令而行。整個秦國像一把張滿了的弓,只等一聲令下,便如利箭一般的射出去!

且不說秦共公積極防禦,相機而動。且說那楚莊王帶領兵馬一路暢通無阻來到洛邑城下。

情勢緊急,周定王驚慌失措,忙派王孫姬滿出城迎接楚莊王。王孫姬滿輕輕幾句話就打發走了楚莊王。楚莊王班師回朝。秦共公長出了一口氣!

又想:“虧得我秦國沒有輕舉妄動,看來這周王室的確氣數未盡,能人輩出啊!”

自此後秦國對內發展經濟,富國安民,對外交好諸鄰,在秦共公在位的幾年裡保得了幾年的和平發展的環境。

秦共公在位五年,秦國無事,不提。

公元前604年秦共公去世,其子秦桓公即位。桓公即位兩年秦國無事。三年秦晉兩國發生了一件大事!

這秦晉之間本是搬不走的鄰居,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二國本來唇齒相依,無法分離,按理說應該和睦相處才是。但無奈越是近鄰越是容易產生嫌隙。自秦穆公至秦桓公以來秦國已歷經四位而晉國則經歷了六位君主。除秦穆公和晉文公在位期間,雙方結為秦晉之好,秦共公在位期間和晉國相安無事外,雙方發生了大大小小五六次戰爭。

晉國景公六年(即周定王十三年)夏,楚國已從晉國手中奪取中原霸權,晉國霸業中衰,風雨飄搖。秦桓公心想:“此時正是秦國東闊的大好時機!”於是決定出兵*晉國。

次日,秦桓公召集大臣商議攻晉之事。秦桓公道:“我秦國自穆公開地千里,稱霸西戎以來,日漸衰落,寡人久有繼先人之志之意,只是未逮時機。今楚國復強,晉國新亂,秦國東進正是時機。寡人慾引兵東進,只要征服了晉國,則楚國必不敢輕視與秦,則秦國可與楚國共同稱霸中原。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眾大臣都隨聲附和。唯獨大夫史顆上前道:“臣冒昧多說一句,臣認為主公雖所言不無道理,但晉國雖衰,實力併為減損,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其實力以其多年的累積,目前恐並不遜於秦國。況且,繆公之時秦是以義伐晉,伐之在理,今秦無故伐晉,在利而已,趁人之危,於理不合。我認為此時伐晉不是時機。”

杜回縱聲高叫道:“大夫之言乃書生之見,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如何能談得上真正的仁義?楚國四處征戰,可曾談過所謂的仁義?但現在稱霸諸侯的是誰?還不是楚國!你沒聽說過宋襄公的故事麼?他到是仁義,最後還不是一敗塗地?拘擬於仁義的人如何可以辦成大事!”

史顆道:“將軍所言差矣!正義與力量是人之為人的兩個方面,有正義則保證理正,理正則氣不虛。有力量則邪者不敢欺。有正義而無力,其正義必不會得到貫徹。有力量而無正義則只會是一個市井潑皮。因此,正義與力量二者不可偏廢。想當年秦穆公稱霸西戎闊地千里,並不是只憑力量,還憑的是仁義。宋襄公雖滿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