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20周後才能形成。另外,對大腦皮層尚未發育的胎兒掃描顯示,在15周時他們也會出現用手偏好。海珀說,這更說明了該階段胎兒的活動不受大腦控制。他猜測說,很可能是胎兒的脊髓周圍形成了一種區域反射弧,這種反射影響著20周之前胎兒的活動。
這項新研究對傳統理論“大腦偏側性”提出了挑戰。這一理論認為,大腦兩側分別控制著人的一些生理功能,而用手偏好則是這種偏側性的副效應。但是海珀認為,用手偏好早在大腦控制四肢活動之前就開始了,所以這種理論的解釋就值得懷疑了。
大腦的起源-胎兒的成長
[
轉貼自:搖籃網點選數:54更新時間:2005…2…12]
人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或神經細胞和1萬億個支援細胞或叫神經節細胞。神經節細胞為神經元提供養分。神經元相互連線,形成了1000萬億個接合點,這些接合點稱為“突觸”。他們從懷孕期間大腦初始形成開始,就不斷地生長發育。
儘管人腦結構複雜,可發育十分迅速,人腦發育起源於卵子受精後1周內。受精卵不斷分裂,一部分形成大腦,其餘的則形成神經系統。在母親尚未注意其月經推遲時,胚胎的大腦已分成了三部分。
例如,卵子在週日受精,到星期三胚胎就已經由至少30個細胞組成了,到了星期五這些細胞已在子宮著床了。下週一,外胚層膜、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開始形成。到第三週,外胚層看上去開始像面板了,腦部也出現了明顯的膨起。
在懷孕不到1個月的時候,整個胚胎看似一條小魚,尾部凸起呈包頭樣,很像句子中的逗號。大腦中明顯形成了兩條溝,一條隔開了前腦和中腦,另一條隔開了中腦和後腦。直到這時,媽媽才發覺自己懷孕了。
孕期第5周,細胞大量分裂,形成大腦半球,半球然後迅速增大、生長。大腦皮質的發育在胚胎髮展過程中是最為奇特的。
孕期第7周,前腦形成兩個如豌豆大小的腦泡。其細胞壁只有兩層,薄如髮絲。在兩個腦泡之間,尚未長成的神經細胞上下游移,然後分裂形成兩種新的細胞,其中一些新細胞形成樹突和軸突,其餘的形成起支撐作用的神經節。
在通常情況下,到懷孕第15周時,大腦才明顯地分成了6個區:前腦2個區,中腦1個區,後腦3個區,這些區域形成大腦的基本框架,幫助大腦正常分化成各種結構:腦膜、神經、纖維、細胞核、神經節等。
到第33周時,大腦的神經中樞基本形成,並和周身相連。由胎兒時期到出生,直至十七八歲,大腦始終在持續發育著。至此,透過基因與環境——先天因素與後天因素的綜合影響,大腦完全形成了。
聽音樂也應適可而止
[
轉貼自:搖籃網點選數:159更新時間:2005…2…12]
雖然音樂能引起嬰兒的反應,但有些科學家認為,經常給嬰兒聽音樂可能有害。特別是在嬰兒牙牙學語的階段,父母不能每天長時間給嬰兒聽音樂,否則,孩子會喪失學習語言的環境,久之,就會失去學習語言及說話的興趣,反而養成沉默孤僻的個性。
還有人認為,嬰兒不宜長時間聽節奏明快、優美動聽的立體聲音樂,這是因為嬰兒的聽覺器官正處在發育階段,鼓膜、中耳聽骨以及內耳聽覺細胞都很脆弱,對聲波的敏感度很強,很容易發生聽覺疲勞。尤其是嬰兒戴上立體聲耳機收聽音樂,由於音量較大、耳機閉塞外耳道口,立體聲韻進入耳道內沒有絲毫的緩和與迴旋的餘地,直接刺激幼嫩的聽覺器官,時間一長,就會使孩子的聽力受影響。
自然加上養育決定智力
[
轉貼自:搖籃網點選數:57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