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血戰南宋> 第193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93部分 (4 / 4)

多。只有三百來人而已,每人配橐駝兩頭,一為乘騎,一為載砲(或載石彈)。不過,潑喜軍並不是一般人認為那樣,是一支單純的陣地投車兵種,而是一支機動靈活的快速遠端打擊部隊。

每臨戰,潑喜軍總會從一個敵軍意想不到的方向,突然出現,以陡立於橐駝鞍的旋風砲。發射拳頭大小。重四、五斤的圓形石彈,射程可達五十步,若投擲兩斤重小號石彈,射程近百步(五馬山之戰中。筆誤為二百步)。而這聞名遐邇的旋風砲。其實就是一種小型單梢杆拋石機。機動靈便,並可轉向。通常由三人操作,一人定放。兩人拉拽發射石彈。產生的瞬間最大動力,在三百斤以上,其投擲射程,接近於弩弓,而對物體的破壞力,更大於弩弓。

百步射程、三百斤打擊力、接近於弩弓的發射速度、可十字轉向的攻擊範圍,再加上橐駝的快速運動——頗有幾分古代版的車載機槍的味道。而這一切都決定了,潑喜軍不可能是一般意義上的投石車兵種。即那種將投石車各部件運輸到預定陣地,然後耗費個把時辰拼裝起來,老半天才投出一個巨型石彈,並且固定在陣地上動彈不得的重型投石部隊。

嚴格的說,潑喜軍這種輕型投石部隊。有點類似於金軍的柺子馬,快速接近,猝然襲擊,可打可走,反覆折磨敵軍步卒陣勢,直至被彈雨擊垮。所不同的是,柺子馬用的是馬,潑喜軍用的是橐駝;柺子馬射出的是箭,潑喜軍投出的是石彈。就威力而言,石彈比箭矢殺傷力更大,對敵軍士氣打擊更顯著。

三百操砲手,一百旋風砲,乘騎著五百頭橐駝,另有百騎擒生軍護衛,卯時出發,頂著烈日酷暑,繞道遠襲——這就是李良輔的側擊破敵計劃。依他與野利榮所想,任何一支步軍,猝然遭到這樣的突襲,騷亂是不可避免的。稍差一些的軍隊,直接崩潰也並非不可能。

只是當夏軍兩位主將看到這鐵壁車城之後,就哀嘆自己一番心血白費了,媚眼做給瞎子看,白折騰!

雖然如此,卻並不意味著潑喜軍就沒用了,他們依然可以利用遠端打擊的優勢,向車城內發射石彈,摧折敵軍;向戰車直接投彈,盡力摧毀戰車。倘能如此,則重騎兵或許仍有用武之地,從擊破的缺口趟過去,碾壓敵步兵。如此一來,此戰仍大有可為。

這就是李良輔與野利榮的翻盤計劃,一切,都要維繫在潑喜軍身上。

潑喜軍一出現,夏軍擒生軍就奔出三百騎,前往護衛,以防被天誅軍騎兵衝擊,同時其餘七百擒生軍騎兵也加緊對天誅軍騎兵的攔截。不過,天誅軍騎兵並沒有動,因為車城中傳來的旗號指令是:保持原狀,無需出擊。

第三預案令下達,整個車城頓時忙碌起來:重甲長槍兵、刀牌兵與炮兵又回到戰車內;輜重兵取出一張張厚氈,將每一輛運輸車牢牢裹嚴實;工兵們也快速取出厚實的牛皮卷,張開後將巢車與望樓層層包裹,只有望樓的北面因是砲擊的反斜面,不需防護,作為觀察指揮面而留空,其餘三面,只露出幾個巴掌大小的觀察孔;醫護都士兵離開涼棚,進入加固的中軍旗鼓帳中躲藏。

做完這一切後,根據潑喜軍所來的方向,輜重兵與役夫們全躲到東南方的一百輛戰車內側面,抱頭、下蹲,儘量蜷縮身體。之所以選擇躲避在這個方向的戰車下,同樣是因為此為砲擊的反斜面,根據拋物線原理,從這個方向投擲來的石彈,不可能擊中緊貼車體另一側的物體,這是一個投擲或拋射的死角。

在這個時代,能夠有這般先進的預防砲擊的理念者,除了狄烈,不會再有第二個了。

所有士兵都完成了規避動作,只有工兵們還在忙碌。他們利用運輸車所圍成的子城,以東南面一排運輸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