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這位,李貴,老傅的多年老相識……”
傅選一一為狄烈介紹,而狄烈則面帶微笑,拱手致禮。
王善是個四十開外的中年,粗眉大眼,一把長垂至胸的鬍子頗顯老成持重之感。戴了個四方巾,穿著一身圓領青袍,扎著個銀腰帶,看樣子多半是宗澤賞的。從此人樣貌看,似員外多過似巨寇。事實上,王善本就是河北東路滄州清池一帶,頗有田產的地主,否則他也不可能拉起那麼多人的隊伍。這年頭,就算當個強盜頭子,也得有錢有糧才行。
杜充早年曾知滄州,與王善舊識。也正是因為有這幾分香火情,極厭惡這些流寇義軍的杜充,才勉為其難地破例宴請了王善,換作別人,連府門都進不了。
這王善素喜結交豪傑,平素也仗義疏財。在滄州乃至兩河,都有若大名聲,從這一點上看,倒有幾分象水滸裡面的晁天王。不同的是,晁天王是主動造反,而王善則是被金人逼上梁山。由於其名聲大,財力雄厚,所以麾下聚攏了許多豪士。當然,這些江湖好漢,論單挑個個是好手。但戰陣搏殺。卻不過一群烏合。這也是流寇義軍的一大特徵。
正因王善名頭響亮,人馬最眾,加上人為又四海,所以河北義軍中隱隱以其為首。有啥事都讓他出面應對。
因此。在狄烈的收編名單上。此人名列榜首。搞定了這個人,此行任務就完成了一半。
河北義軍第二號人物,就是楊進。與王善不同。這楊進是個實打實的巨寇,五大三粗,手毛粗黑,肚子腆起,很有幾分鄭屠的架勢。不過要論身手,十個鄭屠也不是他的個兒。這楊進的綽號就叫“沒角牛”,意指他除了沒長角,一身力量大如牛。楊進手下軍兵數量略遜於王善,但勇悍猶有過之。
搞定王善之後,再拿下這個楊進及其軍隊與裹脅的流民,狄烈此行的任務就算圓滿收宮。
張用,相州弓手出身,與岳飛素識。在河北義軍眾多首領當中,公認能與楊進一拚的,就只有此人。張用手下的軍兵更少,不過三千,但也許因為他是正規軍官出身的緣故,手下軍兵的訓練與戰鬥力,卻是河北義軍中最好的,甚至引起了杜充的覬覦。
丁進、李貴,以及大大小小數十支義軍首領,雖談不上出色,但合併一起,也是一股不可輕視的力量。
在狄烈看來,河北義軍的領頭羊就是兩個:王善與楊進。只要拾奪此二人,餘者自會附翼追隨。
狄烈心裡在盤算,而王善、楊進、張用、李貴等人,又何嘗不在動著心眼。不過,相較而言,初見這位河東之霸的震驚之感,還是壓住了群雄的各種心思。
這就是天樞城之主?年輕到這種程度?貌不驚人,體不偉壯。傳聞河北金兵被此人率軍打得甚慘,但金人方面卻只輕描淡寫地說是小挫。詳情雖不知,但數萬金軍囤於真定,卻不敢入井陘一步,卻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到的事。只是,天誅軍當真如傳聞中的那般厲害?
群雄很自然地將目光由狄烈身上,轉到其身後那二十名獵兵身上。
別看這幫義軍首領自己訓練不出像樣的軍兵,但鑑別他人軍兵是好是孬,卻有一副火眼金睛(否則一旦遭遇,如何判斷是戰是逃),這一看,就倒吸一口涼氣。
一支軍隊計程車兵是否精銳,只需看外在與內在兩方面:外在是裝備。獵兵的裝備,在天誅軍中也算獨一份。全身鐵葉甲、鐵笠帽、火槍、備用槍管、彈藥罐、霹靂彈、近戰手刀、短斧、標槍……多數情況下,這些裝備都是託負在馬鞍兩側的囊袋裡,不過此次水路行船而來,馬匹是沒有了,而護衛軍主,裝備必須帶齊備。因此一個個披掛整齊,象移動的武器庫,給人視覺衝擊力相當大。
內在方面,自然是精氣神了。且不說全副武裝走了那麼長的路程,更不必說一個個筆挺的軍姿。光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