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部分 (4 / 5)

口太多了,錢也太多了,只要肯花錢,肯死人,很快就是精銳之兵。那時,金國可能上演契丹滅後晉的慘劇,灰溜溜滾蛋,弄不好,還要死很多人。

而此刻,不必動刀兵,宋朝便送來的豐厚歲幣;若是南侵,一個不好,歲幣沒有了,又惹得一身騷。

主戰派和反戰派,爭吵不休,爭執不下

這時,一幅畫出現了,正是清明上河圖。

這幅畫內容豐富,描繪東西繁多,結構嚴謹,繁而不亂,長而不冗,段落分明,在技法上,大手筆與精細的手筆相結合,畫出了汴梁的繁華,畫出了宋朝的富庶。

立時間,反戰派停下了聲音,不再反對戰爭。

原本停歇的戰爭機器再次開動,金軍開始籌劃南侵。

一個饅頭,引發了一場血案;

一副畫,引發了一場戰爭。

談《清明上河圖》,為第40章作小解釋

在宋朝畫風上,有山水畫、人物畫、肖像畫、蟲鳥花等,多種多樣,而諸多繪畫中,最出名的莫過於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歷史上說,對於張擇端的身世,史書上沒有任何史料記載,有關清明上河圖及作者的資料只有71個字的資訊。這也得出一個結論,當時他混的不如意,屬於文人中低層次,不受上層重視。

按照,清明上河圖流傳歷史。公元1101年,張擇端作清明上河圖被收入御府。宋徽宗趙佶在卷首題五籤,並加蓋雙龍小印已佚。

那時,張擇端才十六歲。

一個十六歲少年時,畫作便得到皇上看中,本該是飛黃騰達,獲得蘇軾、晏殊、柳永等待遇。可事實上,張擇端地位不怎麼樣,在翰林院混個不上不下的官,後來還罷官,在街頭賣畫,一點也沒有被皇上看中的味道。

宋朝是文人的時代,在宋徽宗時代,更是受到重視。高俅踢球出名,結果當了太尉;蔡京書法好,結果當了丞相,總理三省,一代權臣。很多官員靠著書畫出色,混上了好位置。

這也是古達文人的特點,不會治理百姓不要緊,不會處理政務不要緊,哪怕是“行政盲”也不要緊。只要是書畫出眾,寫得一首很好詩詞就足夠了。

張擇端畫下了千古名畫清明上河圖,並讓宋徽宗如此重視,在卷首題五籤,並加蓋雙龍小印已佚,本應該藉著畫,飛黃騰達,可為何默默無聞,甚至是史書也懶得記載,當他是邊角料。

只能得出一個結論,清明上河圖引發了不好的事情。

史官故意隱瞞,故意一筆帶過,不詳細描述。

財不露白,露白必有禍。

當然若是武力強大,即便是有財露白,也沒有什麼。就好似美國,財富豐厚,可是美隊強大,沒有人敢去搶劫;可宋朝則不然,宋朝很有錢,是那個時代的美國,只是軍力水平好似義大利,這自然惹來了強盜。

而那時,宋金之間是盟友,在金國滅宋時,多有幫助,這種幫助更多是物資上的幫助,提供了豐厚財力,使金軍有實力打破遼國封鎖,成功滅掉了遼國。後來,更是資助歲幣,對金國戰後重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時宋金在蜜月期,儘管宋朝打仗很爛,可金國還是信守承諾,將六州之地歸還回來。

而那時,遼金之戰,打了十年,金國死傷無數,一些經濟重要區域,化為了廢墟。

金國滅了遼國,可是也損耗不小。本應該修生養息一下,喘上一口氣,再打仗;結果剛剛滅了遼國,就撕毀盟約,南下入侵宋朝。

為何會如此,理由很多。如吳乞買皇位不穩,想要對外戰爭轉移內部矛盾;想要南下掠取財富,補貼金國財政不足。這裡主要說一個微不足道的理由,比如清明上河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