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發揚仁愛精神> 第10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部分 (4 / 5)

造在於信仰。生命是什麼,出來的就是什麼。生命都有獨特性,一定要去行。靠每個人去實際行動。

王少農:身體是信仰的行動,我贊同您和熊老師提倡讀《道德經》。

韓金英:對。讀《道德經》。《道德經》是全民教科書,教我們認識生命本原,開智慧,不是空的。我們人要跟身體配合好。身體進去,就開了。

王少農:《道德經》是智慧書、信仰書。

韓金英:對,是根。

王少農:聽您講真的很有收穫。

智懷:我們不懂的時候再向韓老師請教。

韓金英:《道德經》讓我們活得更活,而不是讓我們去死。道是生命的學問。

智懷:讓我們都來弘揚《道德經》。

txt小說上傳分享

十五 鄭也夫:呼喚人的尊嚴(1)

題記:2009年11月12日下午,智懷、王少農冒雪來到北京大學採訪社會學家鄭也夫先生。那天燕園雪景迷人,但是聽著鄭也夫先生說話,我們忘記了看雪景。鄭也夫先生是一個真實的人,一位好老師,在思想上不容我們閃躲,這又是一次真實的交談,我們對鄭也夫先生表示感謝。

智懷:鄭老師,您是一位“有思想潔癖的人”,您說過“在功利滔滔的國家中,信仰已成稀缺。寺廟已經高度世俗化了。”您又說:“我是一個活得很高興的悲觀主義者。”今天的機會很難得,我們想聽您談一談信仰。

鄭也夫:你問這個問題出乎我意料,現在還有人談信仰。這是一個高度世俗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首當其衝。我們生活在世俗社會,所以普遍的中國人不信教,或假信教,拜佛,燒香,哪是信教,連紀曉嵐都嘲笑,說那些人把佛當貪官了,你給我小好處,我給你大好處,這是侮辱佛。中國古代也基本上是世俗社會,現在更是世俗得一塌糊塗,所以我不敢談信仰,信仰高不可攀。

智懷:但我認為您是一位有信仰、有良知的學者。

鄭也夫:謝謝您。那是您的理解。老實說,捫心自問,我不覺得我有信仰,但我也不覺得我跟很多人一樣,我還有一點信念,我不覺得那是信仰。比如我覺得一個人想把自己選擇的工作做好,我不覺得這是信仰。如果說這就是信仰,我覺得是把信仰矮化了。但這樣的念頭我有,比如說一個人要是教書,就把書教好,但我認為哪怕這樣的念頭多數國人已經沒有了。好比你要是喜歡寫文章,就把文章寫好了。但我仍然不認為這些追求可以叫信仰。我沒有信仰,我只有一些執著、頑固的念頭。我只有這點東西。

王少農:鄭老師您對信仰的這種看法表面上有距離感,其實也是您對信仰的不苟且。您不隨便談信仰,說明您真有信仰。

鄭也夫:那是你的看法。

智懷:您肯定有自己堅持的東西。

鄭也夫:誰都有自己堅持的東西,做鞋的把鞋做好,這叫信仰嗎?

智懷:這是基本品質。從淺層次講,也叫信仰。

王少農:鄭老師您是很多學生與年輕朋友都尊敬的社會學家,我希望您談一談“人”的概念,什麼叫人?

鄭也夫:人的定義非常難下。人是一種動物,人先別把自己神化了,人身上有動物性。誰不把自己身上的動物性解決誰也不踏實。自己得先承認自己身上有巨大的動物性,和別的動物還不一樣。後來人的智慧開啟後,人就成了具有可能性的動物。別的動物的可能性不大。什麼叫“可能性不大”?比如你是個獅子,一歲、兩歲、三歲會怎麼樣,老了會怎麼樣?幾乎都是註定的。但人具有可能性,一個人一歲、兩歲、三歲的時候能看出什麼樣子嗎?看不出。比如一個青年(指智懷)一邊工作,一邊還要寫詩,還要寫一本談信仰的書,這些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