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再退後一步,下詔重迎被黜往鄴城的虞氏回洛陽。
但他卻是咬著牙,死活不願意開口廢后而立虞氏。
世家大族們倒也沒想著能一步到位,只要虞氏能重回洛陽,那就算是暫時達到了目的。
曹休的加急奏章,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到了洛陽。
曹睿得聞奏章,如同久旱而得甘霖。
此時的他太需要一場大勝來挽回聲望了。
所以他迫不及待地準備下詔讓荊州的司馬懿和豫州的賈逵策應大司馬曹休。
尚書蔣濟卻反對這次出兵,他給曹睿上書道:“大司馬深入吳地,與孫權精兵相對,然江水上游有朱然,正處於大司馬之背,若是彼順水而下,只怕大司馬大有不利。”
可是曹睿心意已決,他解釋道,“朱然與諸葛瑾正欲攻襄陽,又何來順水而下?且荊州有驃騎將軍司馬懿,可領軍擊南郡,反客為主。”
蔣濟又說道,“孫權大張旗鼓說要攻江夏石陽,若是反而領兵向東拒大司馬,當如何?”
“大司馬前有周魴接應,後有豫州賈逵護其側翼,復有何憂?”曹睿遂不聽蔣濟之言,下令司馬懿攻荊州,賈逵向東關武昌出發。
注:曹家三代時期,東關是在東吳的都城武昌和夏口一帶,這個可以從史書中的言論以及三國地圖相互驗證。到了曹魏末期,東關才在大家熟悉的濡須塢一帶。
詔令傳到揚州,前將軍滿寵得知皇帝已經同意了曹休的計劃,心急如焚,連忙上書:“大司馬若是領軍入皖,背有大湖,旁有江水,進易退難。”
“此誠兵危之地。若是大軍行入無強口,當須萬分注意。”
滿寵的奏章剛剛送出,曹休自己已經領軍出發,同時讓滿寵分兵夏口。
而此時,陸遜已經帶著六萬人馬來到皖城,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好準備。
秋季的長江邊上,天氣已經沒有了一個月前的悶熱。
陸遜一身儒服打扮,率領眾將站在皖城外,準備迎接吳主孫權的到來。
只見遠處煙塵起,表明正有人馬向這邊馳來。
孫權沒有坐車駕,而是騎著馬,身著鎧甲,奔到吳國眾將士面前,這才停下。
“拜見大王!”
眾將齊齊施禮。
“起!”坐在高頭大馬上的孫權手執馬鞭,看向眾人,開口說道,“曹賊愚蠢,如今已入我彀中矣!”
“十年前曹操親領數十萬大軍前來,都被吾敗於赤壁。如今這曹賊,不過是黃鬚小兒在位,居然敢讓曹休僅領十萬人前來,吾更有何懼?”
“只望諸位愛將能奮能殺敵人,振我東吳之威,讓那曹睿也嚐嚐當年他大父之辱!”
孫權話落,東吳眾人皆是大笑起來。
只見朱桓越從而出,對著孫權行禮道,“曹休不過是因為姓曹,這才得以魏帝重任,非智勇名將也!”
“如今他遠道而來,兵疲師勞,再與我交戰,必敗無疑!他若是敗走,當走夾石、掛車兩路,此二路皆是險路,只需萬餘士卒堵塞道路,便可全殲曹賊,生虜曹休。”
“末將請命前去斷路,若蒙天恩,讓曹休投降,那我們便可乘勝而進,取壽春以據有淮南,如此一來,便可窺視許昌、洛陽。”
“此乃萬世難逢之良機,切不可失!”
孫權聽了,怦然心動,看向陸遜,問道,“伯言覺得如何?”
陸遜面容淡然,輕輕搖頭,“此計太險,決不可用。”
朱桓聽到這話,頓時不服,正欲再說,只見孫權卻說道,“我此次來,只看,不說,所有諸事,皆由伯言作主。”
說罷,當場任命陸遜為吳國大都督,假黃鉞。
事畢,眾人皆退,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