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歧路之人> 第40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0部分 (2 / 5)

以解暉一代宗師的心性修養亦不由失聲驚呼。

“天刀宋缺!”從解暉的稱呼中,眾人肯定了心中對此人身份的猜測,一陣倒吸涼氣的絲絲之聲頓時連成一片。

“哈哈哈……”龍一暢快大笑,烏光一閃,七尺巨劍“裂天”憑空現於掌中,“師小姐和解堡主沒想到吧,今日之事雖由你們設計了開頭,卻是由龍某來設計結局。怪只怪兩位不該忘記一句話,‘人算虎,虎亦算人’。動手!”

第五十八章 巴蜀之變

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有成都之名。

戰國時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秋,秦王派大夫張儀、司馬錯率大軍伐蜀,吞併後置蜀郡,以成都為郡治。

翌年秦王接受張儀建議,修築成都縣城。

縱觀歷代建城,或憑山險,或佔水利,只有成都既無險阻可恃,更無舟楫之利。且城址在平原低窪地方,潮溼多雨,附近更多沼澤,惟靠人力來改善。

為了築城,蜀人曾在四周大量挖土,取土之地形成大池,著名的有城西的柳池,西北的天井池、城北的洗墨池、萬歲池和城東的千歲池,既可灌溉良田,養魚為糧,更可在戰時作東、西、北三面的天然屏障。加上由秦昭王時蜀守李冰建成的都江堰,形成一個獨特的水利系統,一舉解決成都平原水澇之禍、灌溉和航運的三大難題。

成都本城周長十二里,牆高七丈,分太城和少城兩部份。太城在東,乃廣七里;少城在西,不足五里。

隋初,成都為益州總管府,旋改為蜀郡。

大城為郡治機構所在,民眾聚居的地方,是政治的中心,少城主要是商業區,最有名的是南市,百工技藝、富商巨賈、販夫走卒,均於此經營作業和安居。

後來隋政解體,天下大亂。四川三大勢力的領袖,獨尊堡的解暉,川幫有“槍霸”之稱的範卓和巴盟的“猴王”奉振,舉行了一個決定蜀人命運的會議,決定保留原有舊隋遺下來的官員和政體,改蜀郡為益州,以示新舊之別,由三大勢力為新政撐腰,不稱王不稱霸,等待明主的出現。

此事本是由“武林判官”解暉一力促成,當時有識之士莫不讚其老辣聰明,因深知巴蜀受山水之險所阻,兼且民風淳樸,百姓熱愛自給自足的生活,偏安有望,卻是無緣爭霸而做此明智抉擇。

只是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初任誰都不會想到如今做出打破巴蜀幾年來的和平局面的抉擇的人竟也是解暉!由於他突然改變立場,一意孤行宣佈投向李唐,最終導致與川、巴兩大勢力的決裂,甚至引得“天刀”宋缺勃然大怒,悍然出兵,使得祥和寧靜的巴蜀籠罩上一層濃重的戰爭陰雲。

解暉經營多年的老巢獨尊堡位於成都北郊坐南朝北,仿似一座規模縮小的皇城。孫子兵法《雄牝城》篇曰:“城在渒澤之中,無亢山名谷,而有付丘於其四方者,雄城也,不可攻也。軍食流水,生水也,不可攻也。城前名谷,背亢山,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高外下者,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有付丘者,雄城也,不可攻也。”獨尊堡雖無山嶺可依,卻依傍於萬歲池南岸,水源充足,加以全堡用巨大石磚砌就,固若金湯,亦在雄城之列。

又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即使以孫武子的用兵如神,仍以攻城為不得已的下下之策。然而此一時彼一時,常把這幾句軍事名言掛在口邊的寇仲,此刻便在獨尊堡外扮演著攻城者的角色。經過一夜的努力,他派出的人已成功地堵塞了萬歲池的出水口,截斷了獨尊堡護城河的源頭。待其水淺後,再囊土運石,以裝滿土石的車子直接推入壕中,強行填出了十多條通道。並在黎明時分,悍然發動了最為殘酷的“接城”戰。在城下,由天下第一巧匠魯妙子坐鎮的大秦軍械、科技兩部聯合設計生產的各種威力驚人的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