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部分 (2 / 4)

河北正定人,

在家鄉築有秋碧堂,在北京築有蕉林書屋,都是庋置藏品的所在。梁氏

收藏而精於鑑賞。他從不迷信前人著錄或大名頭的作品,對於不見著錄

或名氣不大的書畫家作品同樣收藏,經他收藏的書畫、碑帖大多親自題

籤,並鈐有“蒼巖子”、“河北棠村”、“蕉林”等印章。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展子虔《遊春圖》、閻立本《步輦圖》、周《簪花仕女圖》、荊浩《匡廬圖》、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范寬《雪景寒林圖》、郭熙《窠石平遠圖》、李唐《萬壑松風圖》等,無不經他收藏。梁清標在姚姬傳(鼐)為《九成宮醴泉銘》帖所作題跋,原帖為“唐拓”,帖後有梁山舟題跋,是自姚姬傳處借觀後所題,最後又經姚氏二次題跋,姚梁皆鑑定為宋代拓本先祖父叔彥先生為董其昌季子祖源山水冊頁題跋,“民抄董宦”後,祖源宅被焚燬、書畫蕩然無存,此冊頁十二幀,極為罕見,筆墨灑脫,先祖稱其“工力淵源,幾造元人堂奧”,冊頁後有許巨川題跋書畫鑑藏與保護方面所做出的貢獻是永遠不應該忘記的。 。。

博物君子今何在——文人與收藏(3)

收藏之道中不但蘊含著對故物的鐘愛,也滲透著人際之間的交往與切磋,可以說是一種文人之間的交誼方式。某人得到一種藏品,或可在同好之間相互賞玩,或可題寫自己的鑑賞心得,這種形式常常體現在書畫、碑帖、版本甚至是彝器銘文拓片的題跋之中。題跋的內容多以觀賞經過、真偽評價、藝術賞析為大略以記之,一件名作可經歷代鑑賞家依次題跋,舊時古玩行稱之為“幫手”,一件書畫“幫手”越多則越“闊”。後來也有些作品雖然藝術水平一般,但經收藏者請來眾多名家題跋、捧場,抬高作品的身價,被稱之為“窮畫闊幫手”。其實,真正的鑑賞家是不會為偽作或水平一般的作品題跋的,這種情況以請來“大紗帽”(即有權勢而附庸風雅的人)為多。我在觀賞一些手卷的時候也偶有發現題跋的次序竟有時代前後倒置的情況,即前人在後而近人在前,甚至有展卷至終已然留白,經過很長一段,末尾又出現題跋的情況,這大多是受命題跋者自謙的表示,認為自己不能和大鑒賞家同列,或留給前輩更多的題寫空間,將自己的跋附於驥尾,以此也足見前輩鑑藏家謙遜的風範。

有些經過幾位名家共同把玩的書畫或器物則更有趣味,也可反映出前輩古人的交誼與往來。我藏有一方清代張叔未(廷濟)取自河南新鄭子產廟唐碑殘石磨成的圭型石硯,本來不是什麼珍貴文物,但經叔未請梁山舟(同書)和翁覃(方綱)題寫硯石邊銘和硯盒,自然就頗有意思了。張叔未生於1768年,梁山舟生於1723年,翁覃生於1733年。叔未晚山舟四十五歲,晚覃三十五歲,但於此物可見他們在收藏玩賞之間的交往。梁山舟於硯石邊銘文曰:“一片石,千餘年;沒字碑,誰寶旃。同書識。”翁覃則在硯盒面上題“東里潤色”四字,並註明“叔未得唐子產廟碑殘石,琢為硯,因以昔年所摹張遷碑四字弁之,亦張廷濟藏唐子產廟殘碑磨製的圭形石硯及細部君家典故也。方綱”。叔未自在盒底撰寫殘石來源始末。子產是春秋時鄭國大夫,居於新鄭東里,唐時在新鄭建廟立碑,叔未得之殘石,已越千年,故山舟有“千餘年”之語。《論語?憲問》又有“東里子產潤色之”,故而覃題“東里潤色”四字。一方石硯,經三位鑑藏名家和大文人之手,自然趣味盎然,同時又見三人之間的忘年交誼。

我在幼年時曾見到過葉恭綽、張伯駒、張叔誠諸位先生,對他們觀賞文物時的那種莊重和恭敬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後來又接觸到啟功、朱家、周紹良等前輩,有幸佇立在旁看他們展卷拜觀書畫,也是同樣凝神屏氣,肅穆萬分的神態。舊時觀賞文物講究沐手焚香,大抵也是出於對古人遺物的敬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