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井府少尹今日午時送來的加急文書,孤竹國近來頻頻有人過境騷擾盤井的居民。當地的縣令已經命人抵禦,但愈演愈烈,那些匪徒竟然放火燒了衙門,打傷了縣令。諸位愛卿有何看法?”上官凜只是簡簡單單地把事情陳述完,聽眾人的意見。
“皇上,那孤竹國相比於我泱泱大楚。根本就是彈丸之地!再加上地處蠻荒西部。根本就是未開化的邊陲小國。眼見得到了秋冬,該當屯糧。所以就有人做這些強盜的勾當,燒殺搶掠,為的是口糧。”
“此言差矣。”立馬有一個人跳了出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孤竹國這許多年都極少聽說有匪徒入楚國邊境來搶什麼口糧!孤竹國雖然地處邊陲,但水美魚肥,絕對是富庶地魚米之鄉,何必到楚國來搶糧食?!敢問皇上,那些匪徒當真只搶了口糧?”
上官凜喜歡從眾臣的針鋒相對中看出些門道來,“糧食沒有被搶,他們只管燒殺,對糧食的確不敢興趣。”他把頭扭向了董清秋和明月松,“董卿,明相,你們的看法呢?”
董清秋沉吟半晌,似是思索,其實她在想該怎麼說,才能讓上官凜不捕捉到端倪。明月松則在旁邊自由發揮道,“我聽說孤竹國地國君殘暴狠虐,對內用重典,說不定那孤竹國的國君就是自不量力,想要將他的國威也發散到楚境上來!”明月松胡亂說著,旁邊的大臣們不禁附和著笑了兩聲。
董清秋已經開腔,“不是孤竹國國君自不量力,恐怕他是有所依憑,換句話說,是有人在背後指使也說不定!”
“哦?董卿也認為是孤竹國地國君派人假扮暴徒,滋擾邊境?”上官凜見董清秋成功引起了眾人的注意,對她又投去熾熱的目光。
董清秋迴避他那令人起雞皮疙瘩的目光,一邊說道,“孤竹國雖小,但五臟俱全,並且氣候合宜,算地上是魚米之鄉,的確無須靠掠奪楚地來過活。所以,只有是孤竹國的國君派人假扮暴徒所為。清秋要說地有所依憑,乃是燕國。據清秋所知,孤竹國與燕國交好,兩國主都一直書信往來,如今孤竹國滋擾楚國,只怕是燕國國主地投石問路,想要看看皇上您會有什麼樣地動作!”
上官凜看向董清秋,“董卿的意思,這是燕國主授意地?”
“有道理。董丞相所言甚是!”
“嗯,定是那燕國主授意的,要不然孤竹國那偏安小國怎麼敢有這膽子!”其他人不知道是真的覺得有道理,還是因為董清秋這樣一說,為了討好董清秋和皇上,所以附和著。
只有上官凜始終不曾透露著自己的看法。“那董卿又以為,朕該做些什麼呢?”
“清秋以為,既然燕國主誠心想要看看皇上有什麼反應,從而來考校皇上的膽識和決心,那皇上就得表現得強硬些,以牙還牙,讓他們知道皇上你不是好惹的。”董清秋不敢說讓皇上出兵孤竹國,先把那小國滅了,她把自己的想法說得太明白,上官凜搞不好就能猜到這件事與自己有關,或者說他心中或許根本就懷疑自己與這樁事有關,說得多,只會更加印證他的揣測。
群臣聽得上官凜事事都問董清秋,而董清秋也一一提出方針,免不了又是在董清秋的方案基礎之上添油加醋地發表意見。群臣自是知道京城中不雅的傳聞,無奈上官凜剛剛清理過一遍朝廷,人人自危,都為這位年輕皇帝的鐵腕感到心驚,所以一時之間還無人對上官凜的“緋聞”諫言。
上官凜一個人默默地聽群臣爭先恐後說完,悠悠地對旁邊的明月松說道,“明相,煩勞替朕寫一封諭孤竹國王書,孤竹國王治下不嚴,嘗有亂民擾我楚境,朕本欲興師討罪,然念及孤竹與楚常年交好,或乃國王疏忽至此,今日之事,就此作罷,若屢教不改,我楚將大舉討伐,已決後患。”上官凜款款道,“明相自己拿捏詞句,朕再找人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