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洛擊敗了奧地利將軍奧特,後來拉納被授銜蒙特貝洛公爵就是為了紀念此戰役。拿破崙也離開了米蘭,抵達斯特拉德拉,組成司令部,調整戰鬥力。此時,貝爾蒂埃的85;000人(只有41門炮)裡只有30;000人是真正的野戰兵力。6月11日預備軍團渡過波河。同一天,從埃及回到法國的德塞將軍趕到現場。法軍向前推進,搜尋奧軍;拿破崙錯誤地認為,奧軍是在躲避戰役,遂下令維克多軍團孤守馬倫哥村。
錯誤的情報使拿破崙相信奧軍主力在避開法軍,梅拉斯已經放棄決戰意圖。可是,在1800年6月14日星期日一大早,他們在亞歷山德里亞附近遭遇了梅拉斯的31;000人和100門大炮的猛烈襲擊。起先拿破崙還認為這只是奧軍的側翼行動。可是3路奧軍並駕齊驅,直撲法軍,將其逼退到馬倫哥。拿破崙不得不派拉納和繆拉援助馬倫哥的維克多。貝爾蒂埃的預備隊也投入了戰鬥。拿破崙命令德塞的軍隊支援馬倫哥。
第十九章 革命已告結束(5)
下午3點,正當法軍接近崩潰的時刻,德塞的生力軍趕到,接著克勒曼⑦將軍(早在1796年義大利戰役中,拿破崙對他的才能就十分賞識)的重騎兵也趕來支援。幾小時之後,拿破崙發動了致命的反擊。經過12 小時的浴血奮戰,法軍轉敗為勝。
雙方的損失都十分慘重:法軍傷亡7;000人,德塞將軍當場中彈身亡;奧軍損失14;000人,差不多是在馬倫哥平原作戰的總數的一半,此外還損失了40 門大炮。在24小時內,梅拉斯不得不派出使節向拿破崙求和;結果簽訂亞歷山德里亞條約,整個北部義大利回到法國手中(歷史上的一個有趣的巧合,在馬倫哥平原上陣亡的德塞和在開羅被阿拉伯人刺殺的法軍留守司令克萊貝爾是在同一天,即1800年6月14日遇難的)。如果說和維也納還沒有能簽訂和平協定,這可以說是談判的開端,並使得勝的拿破崙能在6月17日離開義大利,凱旋巴黎。拿破崙一回到法國首都便命令他在內政部的弟弟呂西安安排“6名最好的藝術家”為利沃裡戰役、莫埃克絮(Moekirsch)戰役、塔博山戰役、金字塔戰役、阿布基爾灣戰役和馬倫哥戰役作畫(這些畫,他自己大多數都沒有看到)。
1800年12月3日,莫羅將軍的萊茵軍在霍亨林登戰役中大獲全勝,最終迫使奧地利國王承認戰敗並於1801年2月9日和法國締結了呂內維爾和約。呂內維爾和約的確是法國的一大勝利,它確認了坎波福米奧和約的條件(割讓北部義大利、萊茵河左岸和比利時給法國)。奧地利承認法國庇護下的黑爾維謝(瑞士)、巴達維亞(荷蘭)、利古里亞(熱那亞)等共和國。在萊茵河左岸法蘭西的國旗取代了哈布斯堡的旗幟,拿破崙結束了統治歐洲已有數千年的神聖羅馬帝國⑧,有效地開始了歐洲的新紀元——僅在一年之後就形成了由法國控制的萊茵同盟國。
由於取得了這些令世人矚目的外交上和軍事上的成功,加上絕大多數法國人民希望和平,拿破崙決定和法國剩下來的惟一敵對國英國簽訂和平條約。但是,和英國的條約直到埃及問題解決之後才得以落實。
1799年8月23日,拿破崙拋棄了他在埃及的東方軍回到法國之後,在埃及的法國士兵計程車氣一落千丈,結果在1800年1月28日,德塞將軍不得不在奧阿里什投降了英國分遣艦隊司令西德尼·史密斯。史密斯給法軍提出了相當寬大的條件,允許法國軍隊保留武裝返回法國,但卻遭到英軍地中海艦隊司令基思勳爵的拒絕——他提出法軍必須無條件投降,這次又遭到德塞的回絕——於是狼煙又起。3月21日,克萊貝爾將軍以他率領的10;000人和土耳其的75;000人在赫里奧波利斯的戰役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