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大魏宮廷百度百科> 第324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24部分 (3 / 5)

城池,建造河港,帶動潁水水運的興旺。

初步擬定的城池有:陽城、鄭、襄陵,長社、鄢陵、陽翟、汾陘塞、長平,以及目前潁水水運在南邊的終點站,商水縣。

始於祥符縣、終於商水縣,發展潁水郡內幾座位靠河流的城池,這即是趙弘潤在水運方面對潁水郡的規劃。

當然,規劃中還包括請工部負責挖深、拓寬潁水水域的河流,毫不誇張地說,那些負責此事的工部官員與工匠,恐怕近二十年有夠嗆。

大概上午巳時三刻的時候,趙弘潤一行人乘坐馬車抵達了祥符縣。

而此時,負責祥符港增築計劃的冶造局郎官程琳,已帶領著幾名文吏在縣城北門外十里左右恭候。

看得出來,郎官程琳雖然在見到趙弘潤時亦略有緊張與敬畏,但比起負責博浪沙的冶造局郎官陳宕而言絕對要好得多,至少程琳不像陳宕那樣,在趙弘潤面前由於緊張說話結結巴巴,有時甚至還口誤說錯,讓趙弘潤很是無奈。

不過趙弘潤倒也能理解,畢竟似冶造局、工部這樣的技術類官員,他們不像吏部、戶部的官員那樣能說會道、無論什麼問題都是侃侃而談,很多人都是沉默寡言、埋頭苦幹的實幹家。

有時這類官員脫掉了官服,親自上陣,與工匠們一樣在泥水中工作,弄得滿身泥漿,你根本看不出那居然會是一位朝廷官員。

當然了,過去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工部的官員一直被其餘五部看不起,戲稱前者是披著官皮的泥水匠。

一直到趙弘潤入主了冶造局,肯定了這類親身上陣的官員是大魏官員的楷模,其餘五部的官員才不敢再說什麼閒話。

“肅王殿下。”

在與趙弘潤匯合時,程琳衝著前者拱了拱手,恭敬地詢問他是否要到祥符西縣瞅瞅。

所謂的祥符西縣,指的就是原來的祥符縣,與以往相比,除了有些居住在附近山村的民戶移居到了此地,增加了不少縣民外,也就是似客棧、酒館這類民營設施多了些。

除此以外,其實也沒啥好看的,畢竟程琳目前還沒有餘力改造這邊,他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祥符東縣,即祥符河港。

“直接去東縣吧。”趙弘潤在考慮後吩咐道。

程琳拱拱手,與幾名文吏一同騎著坐騎,也不入祥符縣,沿著縣外郊野的泥路,帶領著趙弘潤一行人徑直前往祥符港。

期間,坐乘著馬匹的趙弘潤四下瞅了瞅。

他自然不是在看風景,而是在看當地的路況。

由於走的並非官道,這條郊野小路高低起伏,讓眾女乘坐的馬車一路都顛簸不止。

沒辦法,魏國境內主要道路,普遍都是黃泥路,因為在造路時並未新增膠凝物質,這種黃泥路一旦遭遇暴雨,就會變得鬆軟,繼而出現一個個坑窪。

因此在這種地方,馬車必須放緩速度,否則,馬車的軲轆,即那木質的車輪,就會因為顛簸導致斷裂。

這並不罕見。

要想富,先修路啊……

趙弘潤暗自嘆了口氣。

不是他不想改善國內道路的路況,實在是維護這種黃泥路的代價太大,比如在有些流量較大的道路上,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得專門派人去維護,填補坑坑窪窪,這怎麼受得了?

要知道,若是緊盯著這邊,那冶造局與工部,別的事什麼也不用幹了。

因此,趙弘潤選擇性地忽略了修路這一項,而改為發展水運,畢竟水運的開發雖然耗費極大,但勝在不需要隔山差五地去維護。

至於路運嘛,在冶造局發現攪拌水泥的原料石灰礦與凝灰岩之前,或者說,發現更好的鋪路材料天然瀝青之前,趙弘潤是不打算發展了。

頂多就是維護一下官道,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