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可能性。畢竟那些民間商人,大多是曾經家境不佳,當這些以往苦慣了的人忽然得到一筆龐大的錢財,他們自然會迷失,膨脹、自大,貪圖享樂,用本來可以繼續當做本金作為壯大財力的錢財,購買豪邸、添置侍女,熱衷於享受,可當他們回頭再看一眼雒城時,雒城已沒有了他們存在的空間。
注:其實來許多民間起義就敗在這一點。一開始都做得不錯,可幾乎每次打到中場,起義軍的領袖層開始學著他們本來要打倒的物件那樣貪圖享受,結果在下半場就徹底完蛋了。比方說太平天國。其實有很多起義,都輸在下半場。為何?因為很多人只想著“推翻”,卻沒有去考慮“推翻後舊勢力後該做什麼”,這也就是所謂的農民起義的侷限性。
不得不說,當初那批人,幾乎有九成絆倒在這一步,自認為賺到了龐大的錢財,卻不知,這所謂的龐大錢財,對於真正的鉅富來說,仍是九牛一毛而已;他們本來有機會成為富甲一方、富可敵國的鉅富,但是一時的迷失,則讓他們錯失了這個良機。
說實話,這讓趙弘潤很失望。
因為他的偏袒,只是讓極小一部分平民變得富裕,但卻無法改變平民商人在魏國的總體局勢。
這件事,讓趙弘潤意識到了曾經一個疏忽:他讓那些平民商人賺錢賺得太容易了,以至於這些人反而忘記了本心,迷失在安圖享樂當中;而待等到這些人享受了一番後,他們才發現,三川貿易已經沒有了他們的位置。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平民商人中很少有真正眼界開闊的人,以至於有大部分人只是單純想著大撈一筆,卻根本不懂得在賺到了巨大的財富後,該如何去充分的利用,最大化地以錢賺錢。
簡單地說,平民商人需要一個引導他們前進發展的路標。
而那些投奔肅王黨的貴族勢力,趙弘潤覺得也應該給這些人一個能制約他們、掣肘他們的規章。
商會……
忽然,一個念頭浮現在趙弘潤心底。
七月中旬,就在大梁朝野仍在感慨東宮的倒臺,或者猜測於雍王、襄王、慶王三者間的角力的同時,趙弘潤悄無聲息地在大梁的城西購了三間不小的臨街店鋪,在請工部營建司的工匠們粉刷裝飾之後,掛上了一塊匾額,肅氏商會。
附近許多街坊都不知這所謂的商會究竟是幹什麼的,紛紛做出猜測。
而就在他們暗自猜測的時候,肅王黨背後的貴族勢力,黃邑沈氏、安陵趙氏、商水羊舌氏、鄢陵貢氏等等,迅速擰成一股,合資請冶造局的營造司打造了幾十艘商船,建成後將其投入於川魏楚的穩固商貿路線。
同時,雍王黨在各地吸收當地貴族與平民商人加入肅氏商會,在當地開設店鋪。
這一條條線,逐漸形成一張巨大的運輸貿易網,彷彿要覆蓋整個魏國。(未完待續。。)
第906章:商會模式(二)
ps:上章最後寫‘雍王’屬筆誤,應該是‘肅王’,畢竟是‘肅氏商會’嘛,抱歉。
以下正文
肅氏商會的形成,戶部是第一個感覺情況不對的。
要知道在此之前,戶運(戶部貿易運輸)佔據著魏國商貿的最大份額,無論是地方諸侯還是名門望族,都無法與戶運的運輸量相提並論。無論是貴族商人還是平民商人,都無法撼動戶部旗下的官商。
想想也知道,哪怕是再有錢的諸侯王或地方貴族,又如何與掌握著國家財政的戶部相比?至於人脈就更不必多說。
但是商會模式的出現,卻讓戶部感受到了莫大的威脅。
就比如肅氏商會內的那些貴族,黃邑沈氏、安陵趙氏等等,曾經這些貴族單獨開闢商貿路線時,戶部毫不在意,畢竟兩者的財力與人脈根本不可相提並論,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