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55部分 (3 / 5)

不過當日,朝廷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就按照介子鴟所言,先放出遷都的訊息,鼓勵潁水郡的百姓遷往三川,緩解潁水郡境內人多地少的現象。

至於確切的遷都日期,等雒城那邊造好了新都再說。

粗略估計,確鑿的遷都日期,可能最起碼得三五年的工夫。

當然,在此之前,趙弘潤得先跟川雒聯盟打聲招呼,看看那些川民的首領是否願意為朝廷出資,建造新都,否則,一切都是白談,畢竟目前的魏國正要大力展開國內建設,是不可能花費大量金錢去重新建造一座王都的。

不過事實證明,川雒聯盟的首領們當中絕大多數對此欣喜萬分,比如綸氏部落的族長祿巴隆,在得知朝廷的意向後,當即日夜兼程趕來大梁,作為川雒聯盟的代表,與大梁朝廷商議此事。

唔,他是坐船來的,因為這位曾經的羝族勇士,在享受了許多年的奢華安逸的生活後,早已失去了戰士的健壯體型,以至於當趙弘潤再次見到祿巴隆時,他簡直難以相信,眼前這個大腹便便、打扮地跟魏國鄉下土財主似的傢伙,居然是曾經身先士卒對抗他魏軍的羝族部落勇士之一。

意外歸意外,商談的結果很順利,正如介子鴟所判斷的那樣,祿巴隆代表川雒聯盟,表示願意替朝廷出資建造新都,不過作為條件,他希望朝廷能授予他們貴族的封爵。

對此,趙弘潤與朝廷表示毫無問題: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虛爵而已,用它來換取看得見、摸得著的金錢,簡直就是無本萬利。

事實上,這件事之所以如此順利,這跟魏國曆年來對三川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禮部不遺餘力的文化攻略下,如今三川郡境內的川民,幾乎七成以上都能聽得懂魏言,學著像魏人那樣穿著打扮,刨除他們並未拋棄自己的傳統,仍時不時地舉辦屬於他們自己的慶典以外,其餘跟魏人也沒有多大差別。

因此,川民融入魏人當中,不能說毫無阻力,但是這個阻力是非常小的。

尤其是等到年長的一倍過世,待等那些從小學習魏國文化的川人長大,到時候,川民與魏人或將徹底消失界限。

在經過一番商議後,新都的建造地點,選定在雒水與伊水交匯處的河岸北面,地處雒城西北方大概二十餘里處,由川雒聯盟出資、由朝廷工部負責派人建造。

至於這座新城的名字,朝廷命名為雒陽。

第134章:穩固發展【二合一】

數日後,大梁朝廷發下文書,主要是面對潁水郡與梁郡,借遷都之事,誘使兩郡境內的百姓自發向三川郡遷移。

在短短半個月內,當這個訊息隨著潁水郡內各縣張貼的榜文而傳遍時,郡內的百姓近乎沸騰。

朝廷要遷都了?

咱們有機會成為京畿人士了?

正如內朝大臣介子鴟所判斷的那樣,當得知這個訊息後,許許多多的百姓變賣了他們在當地所擁有的田屋,攜帶盤纏與家眷,踏上了前往三川郡的旅途。

別以為這個時代的百姓愚昧,事實上只要是明確表示有利可圖,就算是這個時代的百姓,也是不會居於人後的。

但正所謂凡事都有兩面性,有人支援,那麼就肯定有人反對,而反對朝廷遷都的,無疑就是梁郡境內的魏人。

而這些魏人當中,又以貴族、世家等等為主。

莫以為朝廷遷都對當地這些貴族、世家的影響不大,事實上,這牽扯到許許多多的利益。

就說一件事:居住在王都京畿的魏人,永遠是訊息最靈通的,無論朝廷出臺了什麼新的政策,第一個得知的,永遠是大梁人。

沒辦法,這就叫近水樓臺先得月。

尤其是這些年,梁郡乃至國內的貴族都習慣了跟在朝廷後邊撿便宜:朝廷開設博浪沙港市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