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中國文化的精髓> 第8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部分 (2 / 4)

事並非在唐朝才有,它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相傳為湘江一帶的人民為了紀念屈原而組織的有關紀念活動。在唐以前僅為划船活動,並無“奪標”規定。到了唐代,競渡則成了一項獨具特色而又極為隆重的競賽活動,其目的即在於爭奪第一名,比賽的功利性盡顯無餘。

在唐代,競渡既然是為了奪取第一名,那麼總得有一定的裁定方式。於是人們便在水面的終點插上一根纏綿掛彩,鮮豔奪目的長竿,這個“掛彩”的竹竿被當時的人們叫做“錦標”或者“彩標”。競渡船隻以首先奪取錦標者為勝,故這一競賽又稱為“奪標”。“標”於是便成了冠軍的代名詞。曾有人對其壯闊的場面做了翔實地描寫:“一號令,雷鼓而飛,千撓動,萬夫呼,閃電流於目管,羽翼生於時下。觀者山立,陰助鬥志。肺腸為之沸渭,草樹為之幅悴。揭竿取勝,揚旌而旋。觀其猛厲之氣,騰陵之勢,崇山可破也,青天可登也!”

宋代以後,奪標成為競渡的法定規則,一直沿用到明清而不變。奪取“錦標”者(其實就是冠軍),也因其勝利者的榮譽受到人們的普遍敬重。

你知道“下馬威”的說法的來歷嗎?

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故意給別人出難題就叫下馬威。可是你知道嗎?開始的時候,下馬威並不是這個意思,它指的只是官吏初始到任時,藉故嚴厲處分下屬,以顯示自己的威風。

下馬威這句俗語出自《漢書?敘傳》,班固在為祖先作傳記時,記敘了其伯祖父班伯到定襄擔任太守時的場景。當時的定襄時局非常混亂,但是那些經常鬧事的人看到剛到任的班伯時竟然都“畏其下車作威,吏民竦息”。意思是說製造混亂的那些人非常擔心班伯初到任時要對下屬顯示威風,所以有所收斂。文獻中的“下車”,並非指從車上下來的動作,而是指官員剛到任。古人有用下馬、下車表示官員到任的習慣,所以後來“下車作威”便被“下馬威”代替。加上“下馬威”讀來順口,意思簡約明白,便廣為流傳。

隨著詞語意思的轉變,下馬威從“初到任時要對下屬顯示威風”,逐漸演化為“泛指一開始就向對方顯示自己的威力”。例如,清代李漁《蜃中樓?抗姻》就說:“取家法過來,待我賞他個下馬威。” 。 想看書來

名詞雜談(16)

“露馬腳”為何成事情暴露的代名詞

明太祖朱元璋的元配夫人姓馬,這位馬伕人在歷史上很有名。“露馬腳”這個詞就跟她有關。

在封建社會,婦女因受儒家思想的束縛從小便得裹腳纏足,但是馬氏是個練武之人,所以就沒有纏足,就長了一雙大腳。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馬伕人被封為皇后。

當了皇后的馬氏,深居皇宮享受榮華富貴,但對自己的一雙大腳也感到無可奈何。每當她與客人相見的時候,總是用衣服的下襬或裙子將腳嚴嚴實實地遮蓋起來,怕別人看見說自己閒話,但是世界上並沒有不透風的牆。有一回,馬皇后乘轎到金陵街頭遊覽,忽然一陣大風吹來,將轎簾掀起一角,馬氏擱在踏板上的兩隻大腳,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急忙把腳縮了回去,可轎子周圍的老百姓早已把那雙大腳看得一清二楚。

這件新鮮事傳了開來,並把整個京城都轟動了,因為是馬氏露出了大腳,所以“露馬腳”一詞便出現了,並一直流傳到今天。今天的詞義比之以前要有很大的外延:對不便公開的、不光彩的事的暴露,都可稱為“露馬腳”。

“黃粱夢”是什麼夢?

“黃粱夢”比喻人生虛幻,後比喻不能實現的夢想。在這個詞裡面,“黃粱”作小米講。“黃粱美夢”這則典故和八仙之中的呂洞賓有關。

在唐代有一位姓盧的青年人進京趕考經過邯鄲,由於天黑便住宿在一家客店裡。道人呂洞賓恰巧也住在這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