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10部分 (4 / 5)

,目光卻並沒有做過多的停留,叫過丹尼斯再次叮囑了兩句,隨即讓演員們各就各位。

這裡拍攝的是伊麗莎白還沒有登基時的鏡頭,那時她還是個無憂無慮的少女,在的簇擁下隨著音樂翩翩起舞,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然而瑪麗一世派來的騎士們卻打破了她的平靜生活,因為擔心異教徒妹妹成為國王會打擊英國天主教的勢力,瑪麗一世下令將伊麗莎白關入倫敦塔,期望能用叛國罪處死自己的妹妹,卻不了就此掀開了童貞女王那頗具傳奇的一生。

坦率的說,《伊麗莎白》這部電影並不是特別的出就整個故事而言,其實有著很多問題的。比如沃爾辛厄姆爵士很厲害,但在整部電影中的表現並沒有展現出這個人物的種種特質,只有殺掉自己被收買的衛,為了讓伊麗莎白某項提議獲得透過而將可能投反對票的幾位主角關起來,還有隻身潛入蘇格蘭刺殺蘇格蘭女王三個地方比較出彩,但總得來說,並沒有給人一種這個傢伙是伊麗莎白女王的左膀右臂的感覺。

除此之外,種種虎頭蛇尾的地方也很多,比如沃爾辛厄姆派到了西班牙的間諜,前面只是提了一句,而後面什麼都沒做只露了一面就被幹掉了;又或者西班牙派來的刺客,有個很囂張很詭異的走路帶風的出場,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第二卷 擴張 第一百七十章 他應該是英國導演

總之,這部電影將伊麗莎白幼稚、單純以及活潑的那一面拍得太多,卻在她的果決與堅毅上著墨很少,只有在透過決議對各個貴族和主教冷嘲熱諷時有些氣魄。而且伊麗莎白的轉變也缺少足夠的令人信服的東西,於是越到了後面節奏就越顯得幾張,於是很多東西都沒能給出交代,匆匆一筆帶過,結果就成有個顯得很蛇尾的結局。

當然,這並非是說《伊麗莎白》一無是處,電影的優點還是很多的。比如在服裝和場景上做得很精細很考究,環境很符合中世紀末期的情況,同時也沒有拘泥於這點,加上è呼叫得極好,撇開其他因素看,也是副不錯的風情畫;對伊麗莎白的塑造也很符合英國普通人對她的看法,少女時單純而活潑,女王初期彷徨卻又堅毅以及後來在一連串的打擊下不僅沒有倒下去反而變得越來越果決。這些都是加分的地方。

除此之外,在幾個關鍵鏡頭上也處理得很不錯,為議案和貴族、主教們爭論甚至諷刺他們就不說了,最後結尾處伊麗莎白塗白了自己的臉,當眾宣佈自己嫁給了英格蘭時的畫面也是相當的有氣勢。加上人物傳記總是特別受影評人歡迎,而且還是歷史上的著名人物,這些優點被特別放大後也就掩蓋住了缺點,也就難怪會好評如英國人尤其喜歡這部電影……並獲得奧斯卡的青睞。

但掩蓋並不代表這些問題不存在,一次可以用優點掩蓋過去不代表次次都可以,所以當原版的製作人在十年後製作《伊麗莎白》的續集時,這些問題依然存在,結果讓電影0徹底淪為了三流的商業製作。

無論是為了讓故事更好看,還是讓自己的招牌不被砸掉,阿德里安都不會讓這些問題繼續存在,因此《伊麗莎白》的劇本的修改次數比《莎翁情史》要多得多。如果說《莎翁情史》是注入更多的合適的細節的話,那麼《伊麗莎白》就是把細節徹底重新佈置,這項工作可不是能輕鬆完成的,把英國的幾位頂尖編劇好好折磨了一番。

最開始阿德里安還會時不時和他們交換意見,時間長了索全交給他們,只是偶爾會過問一下。他並不擔心他們會把劇本改得很糟糕,因為故事的主線是不會讓他們動的,事實已經證明這條主線是受歡迎的,那麼即使細節上有什麼問題也不會比原版更差勁,阿德里安對自己掌控能力很有信心。

不過,這部電影會被人們交口稱讚,除了上面例舉的那些原因,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布蘭切特的演出。從最開始的青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