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被人民拋棄了嗎?”女王搖著扇子依然笑個不停,帶著不屑一顧的語氣,讓對方十分的難堪。
伊麗莎白在位的主要功績有很多,比如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又或者在英國國內採取宗教寬容的政策,這裡所展現的正是後者,透過伊麗莎白和保守貴族、主教其中的一次交鋒來展現當時的情況,這個時候的伊麗莎白儘管依然年輕,但從不露痕跡的挑撥對方就可以看出,她已經初步有了女王的風采,所以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當然,這和忠心耿耿的沃爾辛厄姆爵士在會議開始之前,就將幾位頗具號召力的主教關到地下室不無關係。
“你看,波利爵士,我……嫁給了英格蘭”當伊麗莎白塗白臉蛋出現在大教堂之中,面對跪了一地的人們,木然的對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爵士如此說道。
在遭到愛人背叛的巨大打擊後,她終於成長為了一位合格的女王,即使今後會面首不少,但她已經下定決心終生不嫁,這也是“童貞女王”稱號的來歷。在伊麗莎白說出這句話後,銀幕上的畫面頓時變得肅穆起來,而讓她坐上王座,鏡頭逐漸拉伸,一種略帶悲滄的情緒又流淌了出來,然後就此定格。
以上是阿德里安個人最喜歡的,由自己製作的《伊麗莎白》中的三個鏡頭,充分的表現出了伊麗莎白的轉變過程,布蘭切特的表演也非常出色,被他修改得相對飽滿的劇情不僅沒有掩蓋她的演技,反而將其襯托得更加出眾,雖然拉什、丹尼斯在電影中都有不錯的發揮,卻都在布蘭切特的面前黯然失色。
“這是一部值得稱道的電影,奇蹟導演完美的展現出了伊麗莎白一世如何從純真的公主成長為事故的女王,凱特·布蘭切特則完美的展現伊麗莎白一世各種時候的風姿”……《紐約時報》
“出色的電影,只是導演是美國人,女主角是澳大利亞人,重要男配角之一是美國人,重要男配角之二是澳大利亞人,這夠真夠尷尬的。”……《泰晤士報》
“阿德里安再次向人們證明了,他是好萊塢最會拍英式風格電影的導演,雖然他在這部電影中加入了很多東西,但安排得井井有條,絲毫沒有混亂的感覺,這不由讓人開始期待下週另一部風格差不多的電影的首映了。”……《綜藝》
“平心而論,丹尼斯無論從扮相還是演技都和這部電影相當般配,如果沒人提醒的話,大概不會有人意識到他是個地道的美國演員。然而,即使如此,聽他依然給人一種非常輕微的,格格不入的感覺,大概是因為凱特過於出色了。”……《芝加哥論壇報》
前面說了,美國人鍾愛英國傳記電影,原版的情節破碎的《伊麗莎白》尚可以獲得不錯的評價,更何況阿德里安執導的這部進行過充分修改的電影。
當然,不是沒有差評,不過有針對情節的……比如略顯臃腫什麼的。有針對丹尼斯的……沒能演出英國人的氣質。但幾乎沒人針對布蘭切特,除了那些喜歡譁眾取寵喜歡無事生非的人,影評人幾乎交口一致的稱讚她演得很到位。
“這有什麼,等著瞧好了。”格溫妮絲在面對自誇的布蘭切特時如此不屑的說道,可惜無論是布蘭切特還是阿德里安都看穿了她的心虛。
這很正常,兩個競爭對手在完成了一件同樣的作品後,如果周圍的人一致誇獎其中一個做得出色時,另一個難免會有惴惴不安的感覺,即使周圍的人還沒有看到她的作品。儘管格溫妮絲和布蘭切特陷入了一種有些奇怪和扭曲的感情,但是被阿德里安一手挑撥起來的競爭心理卻並沒有消失。
不過答案很快就要揭曉了,就在《伊麗莎白》首映後的第二週週末,《莎翁情史》也舉行了首映式。規模同樣不大,而且首映式上的噱頭也和之前差不多。
飾演莎士比亞的丹尼斯是絕對的男主角,既然上次都參加了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