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32部分 (2 / 4)

動力。嗯,保持晚節,再戰半月。)

~~~~~~~~~~~~~~~~~~~~~~~~~~~~~~~~~~~

毛烏素,蒙古語意為“壞水”,不過,在公元五世紀以前,卻是一片堪比塞上江南的“好水”。在毛烏素南部(今陝西靖邊縣北的白城子),曾是匈奴人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當時草灘廣大,河水澄清,水草肥美,風光宜人,是遊牧民族最嚮往的牧場。

也正是由於這片牧場太過肥美,匈奴部族間你爭我奪,戰亂頻仍,戰爭破壞嚴重。加上南匈奴的政權中心長期滯留此地,過度放牧,以及數百年氣候變遷等等原因,地面植被喪失殆盡,就地起沙。大約自唐代開始有積沙,到兩宋時期,毛烏素的沙漠化向東南拓展,至明清時已形成茫茫大漠。

不過,在兩宋之交時,沙漠化還沒達到後世那樣嚴重,此時的毛烏素沙區,處於幾個自然地帶的交接地段。其西北方,為半荒漠地帶;西南方到鹽州一帶為半荒原地帶;東南方,則為森林草原地帶。

這也就是為什麼西夏雖擁有廣闊領土,但包括都城在內的所有府州,全擠在東南及西南一帶狹長一線的原因。放著好好的大片國土不去開發、開墾、築城,死活要與宋國爭搶那幾百里地,而且一爭就是百年。若按原來的歷史軌跡發展下去,還得再爭百年。國一日不亡。領土爭端一日不息。

華軍第十二師的遠襲,就是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頑疾——非得要國破族滅才肯消停是不?那就成全你好了。

三月十七,大軍渡過濁輪河,正式進入毛烏素。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是一支嚮導隊,嚮導隊的頭目,嗯,也是老熟人了,孫佔功,孫大鬍子是也。

孫佔功。原殺胡堡的指揮使。殺胡堡。做為與夏人貿易的第一個中轉站,身為指揮使的孫佔功,自然得益不少,那日子過得可謂是相當滋潤。哪怕是這段時間。華、夏兩國關係緊張。但在邊境線上。仍有不少兩國商人暗地走私,殺胡堡依然能從中得利不少。

走私這種行為,華國明面上是嚴厲打擊的。底下卻是縱容。因為華國需要的是夏國的各種原材料輸入,而夏國從華國這邊弄到的,卻多為絲綢、瓷器等奢侈品,這是由兩國需求不同所決定的。這樣的貿易,卻是華國樂於看到的,更別提還可以藉此將情報司暗探滲透進去。而且效果也很明顯——擺在華天子狄烈御案上那張夏國精確地形圖,就是情報司暗探們的功勞。

孫佔功當著一個不上不下的指揮使,雖然小日子挺滋潤,但平淡的日子仍未能消磨這個西北漢子的激昂雄心。要知道,此前的殺胡堡,可是處在宋、夏邊境最前沿處,年年有戰,缺衣少食,異常艱苦。能在這樣的地方紮根之人,又豈是貪圖安逸之輩?在天誅北伐時,孫佔功就曾向其部所屬的第五整編師師部投書,請求參加。當然,未獲批准。

就在孫佔功為失去一次男兒壯舉的機會,失落嗟嘆之際,突然一紙命令,將其召到臨潼第五軍總部,由副總參謀長趙能親自召見,重點卻是問他早年的一段經歷。

面對高出自己七八階的軍方高階將領,孫佔功不敢稍有隱瞞,有問必答。原來孫佔功早年未曾當晉寧軍副帥孫昂侍衛之時,曾在夏國河南之地的戈壁高原上當過馬賊,對毛烏素的地理環境,頗為了解。他這段經歷,曾對往來殺胡堡的情報司暗探們在酒後談起過,暗探自然將之報備。此番西征,情報司立即將其納入視線——這正是此次行動的最佳嚮導。而孫佔功得知自己將能參加一場對夏奇襲之戰,樂得不行。二話不說,都不回殺胡堡,直接打馬上道,向十二師報到。

十二師此前倒是招到不少契丹人、蒙古人當嚮導,但此次行動著實太過重大,不敢把寶全押在一群為佣金而來的異族人身上。讓同樣熟識道路的孫佔功做領隊,可起到監督作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