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1部分 (4 / 4)

豐曾勸袁紹早日圖許,奉迎天子,佔據政治上的主動,袁紹不能從。

建安四年,曹袁爭霸,田豐亦提出穩打穩紮的持久戰略,袁紹執意南征而不納,但在曹操東擊劉備時,卻以兒子生病為由,拒絕田豐的奇襲許都之計,錯失良機。官渡之戰,田豐再議據險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敵策略,乃至強諫,被袁紹以為沮眾,械繫牢獄。建安五年,袁紹官渡戰敗,因羞見田豐而將其殺害。

袁紹手下謀士。沮授,是三國時期廣平人,從小有遠大志向;喜歡謀略。先是冀州別駕,當茂才,當了兩次縣令,韓馥入主冀州時當韓馥的別駕,被韓馥推薦為騎都尉。袁紹佔領冀州,就投奔了袁紹。

官渡之戰一開始,沮授就提出了正確的戰勝曹軍的辦法,這就是打消耗戰,因為袁紹軍隊的糧草要比曹操軍隊多得多,只要一堅守下來,曹軍將不戰自亂。袁紹就可不費吹灰之力而戰勝曹操。

從整個三國時期來看,沮授的這一戰法是與後來司馬懿戰勝諸葛亮的方法不謀而合的。但當時的袁紹正在躊躇滿志之時,他如何能聽得近沮授的這一番話?最終沮授被無情的關進了大牢。

最終袁紹兵敗,沮授被曹操抓獲。曹操很欣賞沮授的才能,對沮授以禮相待,但沮授誓死不降。

有著河北四洲之地的袁紹最後只能敗在曹操的手中,甚至郭嘉都沒有把袁紹當做過曹操爭霸路上的障礙,在郭嘉看來袁紹不過是墳中一枯骨罷了。

孫策也不是公孫瓚,公孫瓚輸不起在和袁紹爭奪幽州失敗之後,就一整不起了。最後竟然自己把自己圍困在了易京。妄圖用易京的高大防禦力來來抵擋住袁紹。

可是這個世界上有攻不破的盾嘛?沒有!最後公孫瓚只能自己把自己燒死在了易京。

孫策也不是劉表不是陶謙。孔融,張魯,劉璋這些人都是守土之犬,手下有富足之地,有健壯之兵但是卻沒有雄心大志了,要麼像陶謙年紀實在大了,沒有精力去爭霸天下了,而且他的兩個兒子還都是“廢物“(廢物不是人家不行啊!是陶謙的兒子不是成為諸侯的料。就像南唐後主李煜一樣,人家雖然不是當皇帝的料子但是卻是一個大詞人大才子!),所以陶謙就放下了爭霸天下只求得他們陶家能有一席之地保證家族不滅。

張魯孔融是仁義有佳但是那都是勸道人向上的,可以說他們是一個好的精神導師卻不是一個好的諸侯,只適合教書育人不適合爭霸天下。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小時候甚至有孔融讓梨而名譽天下,張魯更是自己創立了一個五斗米教,都是催人向上的與人和善的,太平盛世可能是桃李滿天下可能萬家讚賞,但是這是亂世。亂世講究的就是誰的拳頭大誰就是老大。

劉表劉璋乾脆就沒有了爭霸天下的心,荊州表面上劉表為主。但是實際上軍權財政卻不是劉表一人說了算,還在蔡家蒯家和黃家的手中,劉璋也是一般。

而孫策卻是正當年輕可以說這天下的諸侯最年輕的就是他孫策了,就算是熬也能把這一批老人給熬死,孫策也有雄心壯志,沒有雄心壯志怎麼可能拿下這江東,怎麼可能把手中父親用命換來的傳世玉璽給了袁術來交換兵馬呢。

和劉備劉大耳相比,孫策可能沒有劉備的那種忍心也沒有劉大耳的哭功,但是孫策需要嘛!在劉備還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他孫策就打下了江東,佔據了東吳,如果在戰國春秋,他孫策就是一國之主,而劉備只不過一個山野村夫罷了。

孫策的可怕就在於他既年輕,又有雄心壯志,而且為人勇武,有著萬夫不當之勇,手下更是英才輩出,周瑜呂蒙蔣欽周泰等人哪一個不是人中龍鳳,軍中猛將,為人還知錯就改,這完全就是明主的標誌啊。

武如呂布,人心上孫策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