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部分 (2 / 5)

上的通訊地址“kingshimuniversity”,是美國公使康格先生的一個筆誤;iprt最初是北平大學的一個研究機構,與北平大學密不可分。證據?iprt的舊址就在北平大學院內,還用證據麼!

接下來的幾天裡,孫元起出於對盧瑟福的崇拜,或者說其他什麼原因,先後數次到美國公使館拜訪。在討論過程中,孫元起總是在不經意間提到了後世對於原子結構的看法,讓盧瑟福驚歎不已。

在聖誕節後的一天下午,盧瑟福鄭重的對孫元起說:“york,你對原子結構的天才性認識,已經在《science》和《nature》上先後刊登。但在我們交談過程中,我發現你有更多的發現和更深刻的理解,這些成果足以震驚世界,使得自然科學的發展更加迅速。可是你為什麼不把他發表出來呢?”

孫元起聳聳肩,無奈的說:“那些東西,都還只是理論——或者說是猜想,需要時間和實驗來證明。如果我把它們寫出來,恐怕無法找到出版社來出版。即便出版了,也會和凡爾納的作品擺在一塊兒,被當作是科幻讀物的。”

盧瑟福依然很嚴肅:“不!就像你所設計的a粒子散射實驗一樣,雖然只有八千分之一的機率反彈回來,但它確實存在,只是需要大量的實驗和細心的觀察。同樣,理論也需要不斷的提出,哪怕只有極少數正確。否定錯誤的過程,也就是我們接近正確的過程。”

孫元起有些心動,覺得如果把一些基本的理論給闡述出來,確實可以使得科技更好的發展,使得這一代偉大的科學家把精力放在更前沿的位置,人類或許可以獲得更多的真理和知識。蝴蝶效應說,南美洲的蝴蝶扇動一下翅膀,可能導致北美洲的一場颶風。

“或許,我就是那隻蝴蝶……”

九、抱琴於野有知音

公元1898年12月31日,農曆光緒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京師大學堂開學。第一批原計劃招生500人,因為戊戌變法失敗,許多人都噤若寒蟬,所以招生工作進行得並不順利,據之後一兩年的文獻記載,實際上仕學院學生27人,中學生151人,小學生17人,又附課學生43人,合仕學、中學、小學、附課生只有230餘人。比崇實中學的學生多不了多少。但它卻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大學,是當代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著名學府的前身。

在開學那一天,孫元起作為學校第一批教習,有幸隨著中文總教習許景澄、西文總教習丁韙良等參加典禮。之後,大學堂並沒有立即開課,畢竟各省選送的學生還沒有到齊,相關的準備工作還在緩慢的進行。不過這些都不是孫元起所關心的。孫元起給了老佟幾十兩銀子,囑咐他準備好送給盧瑟福、thomas的禮物。剩餘的錢,每日裡買點食物送來。這段時間,孫元起一直躲在屋裡寫稿子。

那天,盧瑟福的建議確實打動了他,回來權衡良久,決定先寫一本簡單的小冊子,交由盧瑟福帶至加拿大,看看能不能有結果。因為盧瑟福打算1月6日動身赴mcgill,以便趕上麥吉爾下學期的開學。所以,孫元起的時間就有些緊,只好每日呆在屋裡寫文稿。

小冊子的名字已經擬好,就叫《從原子、原子結構到元素、元素週期表、分子及化學反應本質》。雖然名字都是與化學有關,其實核心還是原子物理學。事實上,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物理和化學並沒有太分開,比如作為物理學大牛的盧瑟福,在1908年因對放射化學的研究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再比如提出電離學說的瑞典天才阿倫尼烏斯,該獲物理學獎還是化學獎,也曾讓諾貝爾獎評委們產生分歧。在1901年首屆諾貝爾獎評選時,他被提名物理學獎,但最終落選。1902年,聲名鵲起的他又被提名化學獎,但仍然落選。可作為物理化學的創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