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1部分 (2 / 4)

一二四、回首向來蕭瑟處

�1�7時值九月中旬,北京已是仲秋時節,中午時分陽光還有些熱烈,早晚間卻清涼宜人,最適合散步。

從老大人府上出來,孫元起的酒已經醒了七八分,見月上柳梢,十二三的月亮照得地上雪白,便對老趙、老鄭他們說道:“今晚月色正好,我想隨意走走。你們有事的話,就先回去吧!“

老趙笑道:“老爺說的是什麼話,俺們能有啥事?”

老鄭也說:“老爺你自隨意,我們在後面跟著,也好有個)照應。”

孫元起也不強求,循著路朝後海方向走去。穿過幾道僻靜的小衚衕,便看見月下波光粼粼的後海。因為已經晚上**點鐘,普通人家明天還要早起謀生計,不少已經睡下。湖四周沒有什麼燈光,偶爾有幾聲狗叫,倒愈發顯得靜謐,一時間只能聽見自己幾個人“世世“的腳步聲。

晚風一吹,孫元起感覺酒後發熱的頭腦頓時清醒了許多,開始回想今天白天的遭際:自己和那幫翰林院的同僚,似乎並無半分糾葛,甚至在之前都沒有任何交集。如果因為自己剛進入這個小團體,這些人對於自己抱有戒心,說話間有些好奇或疏離,都不難理解。可他們為什麼對自己是嘲諷和鄙夷的態度呢?

仔細分析的話,不外乎兩個原因:

首先,自己不是正規的科舉出身,卻貿然據此高位,好比是竊賊偷了人家田裡成熟的麥子,自然是要遭人厭惡的。

其次,自己學的是外國那套東西,完全不同於傳統讀書人所學習的《四書》《五經》。在他們看來,這些舶來品都是歪門邪道,如今這些歪門邪道卻要大行其道,作為傳統文化揮衛者的他們,自然滿腹怨氣。他們無法改變歷史潮流也無法改變朝廷所作出的決定,在此時便不自覺地把自己看成是西學的代表,加以嘲諷、侮辱和戲弄,以發洩心中的不滿。

可是,從鴉片戰爭以來,時間已經過去了六十多年,中國數數慘敗於東西洋列強的堅船利炮之下,也應該是痛定思痛、改過自新的時候了,為什麼這些讀書人還是抱著仁義禮智不放呢?難道真像後來政治課本上所說是體制問題?如果真是體制問題,看來只有經過一次乃至數次的暴力革命,才能改變現狀!

想到這裡,孫元起又不禁搖了搖頭:暴力革命自然是能斬草除根、根除弊端,可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以後世的眼光回過頭來審視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北伐戰爭、圍剿與反圍剿、解放戰爭以及文化運動它們固然是將王朝政治的渣滓一掃而空,可是那些優秀的文化傳統呢?倒洗燥水可以,但不能把孩子也倒掉呀!

可是自己又能做此什麼呢?孫元起想到這裡有些不自信。

在步入清朝以前的二十多年時間裡,大部分都是在學校讀書,對於人情世故不甚瞭解。大家聚在一起,國際風雲、國內政局,都是酒桌上的談資:太祖風流韻事、太宗搬磚看洗燥、高宗說“笨,拉燈“都是笑料,無傷大雅。同學之間矛盾頂多也就是吵嘴、揮拳頭,從來沒聽說過用《刑法》定個罪名、往死裡整的。等準備步入社會、參加工作了,爺果卻一失足來到了清末。

說說講講,自己到清末也七年多了。這七年多的時間裡,倒有一半時間是在國外度過的,正因為如此,自己很多時候不能完全融入這個社會,尤其是規矩嚴苛的官場。

自開啟始,自己便在京師大學堂、崇實中學做老師以至於現在,也不過是老實本分的校長而已。此時的社會風氣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學生們對自己從來都是尊敬有加,哪裡需要自己耍心眼、玩陰謀?正是因為自己三十年多半是躲在學校裡混日子,導致自己對於人情世故、風波險惡的認識,還停留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結果因為不和一位貝子吃飯人家就參奏自己是不遵臣道、不敬先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