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57部分 (1 / 4)

以婚姻自主的名義?眼下中國還籠罩在封建禮制之下,士紳家的女子都還躲在或深或淺的閨房裡,不得私自拋頭露面,婚姻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後世大行其道的社交公開、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理念,都是在五四運動之後隨著婦女解放運動才逐步深入人心的。——只有在這個時候,孫元起才深刻意識到在民國初年的中國開展一次類似於“五四”的思想啟蒙運動,是多麼的必要!——如果現在以婚姻自主的名義拒絕袁世凱,不僅會貽笑大方。還會讓袁世凱覺得自己是在戲耍他。

謊稱念祖已經定了親事?這更不行!訂沒訂婚這種事情根本瞞不住別人,沒準袁世凱在此之前已經專門派人調查過念祖有沒有定親了。如果自己憑空捏造,只會讓他懷恨在心。

借用《胡安定家訓》中的“嫁女須勝吾家,則女之事人必戒,娶婦須不若吾家,則事舅姑必謹”來推辭?會不會太水了一點?

說念祖是中美混血,怕袁家女兒難以接受,不如等趙景惠生下小孩再說?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怕就怕袁世凱飢不擇食!

……

忽然間,孫元起想起楊度以前曾對自己解釋過叔祖父孫家鼐與翁同龢、袁世凱不相往來的原因。

事情的根源還要追溯到前清咸豐十一年(1861)的壽州紳練仇殺事件。當時太平天國聲勢正盛。發賊、捻匪作亂皖北,各地士紳紛紛組織民團自保,其中就包括壽州的孫家泰、鳳台的苗沛霖。孫氏本來就是壽州望族,加上孫家鼐在咸豐九年剛中狀元,風頭更是一時無兩。孫家泰是孫家鼐的族兄,又是朝廷的刑部員外郎,還受到安徽巡撫周天爵的賞識,由他來組織壽州團練可謂名至實歸。

苗沛霖不過是個秀才出身的私塾先生,也跟風在鳳台組建團練。但他這個人很有膽略。為人也很陰鷙,在督辦安徽軍務大臣勝保的支援下。很快便成為名震兩淮的大人物,並逐漸有了稱王淮上的野心。在此過程中,孫家泰自恃名門望族,根本不把連舉人都不是的苗沛霖放在眼裡,時時加以譏諷,事事加以阻攔。自然而然,兩人就成為了生死仇敵。

咸豐十年(1860),勝保因為在皖北日久無功,被清廷開去了督辦軍務大臣之職。由袁甲三接任,翁同龢的胞兄翁同書擔任幫辦軍務大臣。自古以來,正、副之間都是仇隙不斷,袁、翁兩人也不例外。在對野心勃發的苗沛霖上,兩人最初的態度也頗有不同:袁甲三作為督辦,自然不希望手下的勢力超過自己,所以對日益膨脹的苗氏以裁抑為主。拉攏為輔;翁同書作為幫辦,感到自己手中無權,想要對抗具有天然優勢的督辦,只有拉攏強大勢力以壯聲勢。所以他對苗氏是拉攏為主,裁抑為輔。

到了咸豐十年年底,苗沛霖眼看清政府內外交困岌岌可危,覺得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便想獨霸兩淮地區。要想實現這個目的,就必須要剷除兩股勢力:壽州的孫家泰,清廷的袁甲三。至於,根本就不在他考慮之中。就在此時,孫家泰在壽州城裡抓到了7名苗沛霖的奸細,並予以處死。於是苗沛霖乘機揮師圍攻壽州,又乘機奪取袁甲三在淮上的炮船。

眼看苗沛霖謀反之勢已成,袁、翁兩人的態度突然發生了一百八十度轉彎:因為翁同書之前極力拉攏苗沛霖,深怕他謀反之後牽扯到自己和翁氏家族,所以此時極力主張裁抑;而袁甲三看到苗沛霖反跡已露,擔心現在加以裁抑會促使他公認造反、投靠發賊捻匪,而且一旦苗沛霖公然造反,朝廷肯定要拿他是問,所以此時他反而極力主張拉攏招撫,並竭力攻擊壽州孫氏的種種過錯。

在袁、翁兩人扯皮的過程中,苗沛霖攻破壽州城,孫家泰全家15口人,大到70多歲的老父孫贈祖,小到3歲的孩子以及壽州孫氏族人百餘口老小,全部慘遭殺害!

對於孫家鼐來說,苗沛霖是滅他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