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72部分 (1 / 4)

段祺瑞道:“包圍國會乃是大帥生平第一大敗筆,致使我北洋團體在政治上完全失敗。之後攻打新中國黨總部、簽署《中日民三條約》、槍殺議員等舉動更是錯上加錯,直至踏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如果接下來北洋軍能在軍事上取得幾場大勝,事情也未必沒有轉圜的餘地,至少咱們能和孫百熙坐到談判桌前度長絜短。可現在咱們連最拿手最根本的武力手段都被打得一敗塗地,還如何與孫百熙討價還價?

“現在咱們的頹勢或許還看不太出來,但聰明人已經能夠從中窺伺出一絲端倪,比如唐雲亭等。等咱們在政治、軍事上大輸虧敗有目共睹的時候,北洋團體內部豈能無人心懷異志?關鍵現在就看是誰第一個站出來,或許是蘇督靳翼卿(靳雲鵬),或許是贛督李秀山(李純),甚至可能是直督馮華甫(馮國璋)!”

“啊?這些人可都是大帥的心腹親信,怎麼可能背叛?”施爾常明顯不大相信。

段祺瑞冷笑道:“心腹親信?梁燕孫算不算心腹親信?趙智庵算不算心腹親信?還有阮鬥瞻、唐雲亭,袁大少爺更是嫡長子!他們不都照樣把北洋上下一步步引向死路?”

施爾常奇道:“那總長大人為何還要把李秀山所部調回江北?李秀山可是贛省都督,一旦過江,之前為此付出的種種辛苦可就白費了,他怎麼會願意過江?難道總長大人是想透過調軍,迫使李秀山不得不宣佈獨立?”

段祺瑞搖搖頭:“如果李秀山聽命乖乖將部隊調回江北,為他人立下楷模,我北洋還有一絲起死回生的希望。那就是接下來將河南、山東以南軍隊全部回撤,蝟集在直隸周邊數省,與孫百熙做殊死之爭。孫百熙秉性柔弱,必然不肯進行這麼大規模的決戰,只會透過談判解決問題。如此一來,我北洋最終還能有個寄身之所。

“但李秀山要是不聽命令,同樣也會給其他各省都督、師旅長樹立榜樣,北洋分崩離析馬上就會出現在眼前。當然這樣也好,總比半死不活地吊著讓人痛快些。我北洋自成軍以來已有二十年,雖然內戰佔據大半,但其間不乏輝煌。段某寧願他痛痛快快地死去,也不願他窩窩囊囊地委曲求全苟延殘喘!”

施爾常不知道段祺瑞口中的“他”是指北洋團體還是指袁世凱,但他更關心另一個問題:“一旦我們北洋團體分崩離析,總長大人您又將如何自處?”

“我?”段祺瑞笑了笑,“我一直都是內閣的陸軍總長啊!”(未完待續。。)

ps: 諸位若有全部訂閱這本小說付費章節,不妨賞光領取鄙人的大神之光!謝謝!

四七五、命中無時莫強求(下二)

口外之戰爆發後,儘管第四十七混成旅取得全殲一個旅、擊潰一個師的輝煌戰績,但孫元起為了保密起見,尤其是不能輕易透露坦克的效能諸元和技術引數,以免讓各方有了剽竊的樣本,所以對戰果並沒有大肆聲張。袁世凱吃了啞巴虧,為軍心穩定,對此也是閉口不談。

接下來幾天裡,雙方都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剋制,沒有再發生大規模武力衝突,而是在暗地裡積蓄力量,準備迎接下一次更大規模的血戰。

孫元起不敢絲毫大意,一邊從四川、陝西向湖北、山西等地調兵遣將,對北洋所據諸省保持強大軍事威懾,一邊命第四十七混成旅及時總結坦克實戰經驗,以便將來推廣使用。另外還按照楊度從美國駐華公使館發來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建議,積極動用輿論宣傳、經濟制裁等多種手段對北洋上下進行圍攻分化,至於金錢收買更是題中應有之義。

相比孫元起的咄咄逼人,袁世凱更多采取守勢,倒不是說袁世凱突然轉了性子,而是實在形勢比人強。經過之前的南征平定國民黨之役,北洋各軍的戰備物資備普遍消耗殆盡,如今又沒有了梁士詒這個財神爺幫襯,再加上華熙銀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