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重生之我為光明神> 第240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40部分 (1 / 5)

“嘿,樓上的,其實我更喜歡“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一句。”

“哈哈,樓上的,其實我也早想說了。只是看到大家都說喜歡士為知己者死,我就覺得有一些不好意思說。畢竟,士為知己者死這一句也的確經典,看過之後亦無比的沸騰。只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看到風蕭蕭這一句時,心裡面的感覺卻比士為知己者死更來得有力量。”

“同頂樓上。我也感覺是,這首詩似乎透露出無數多的感情。即有悲情,又有雄壯。明知是赴死,但卻如此的豪情萬丈。這一首詩的力量,恐怕在士為知己者死之上。或者說,這一句才是真正的對於士為知己者死的最好詮釋。”

雖然一般來說學術的價值普遍在詩詞之上,與此同時,學術理論的逼格也在詩詞之上。這就好像古代科舉考試更看重的是“策論”而不是詩詞一樣。哪怕你詩詞作得再好,也只是詩人而已。詩人能做什麼,只會吟下詩而已,對於國事沒有什麼幫助。

但是,如果這一首詩是一首極為經典的詩呢?

經典的詩,自然不能用普通的眼光來看待。

有一些對詩歌有研究的學子,內心無比激動,第一時間發表了自己對於這一首詩歌的理解。

【這首辭僅兩句,乍一看,淺近易懂,直白如話;細細品味,卻意蘊深長,正氣凜凜,而且頗具藝術功力。全辭仿擬《聖詩》“興”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首先以西風易水起興,進而引出勇士的壯志情懷,一氣貫通,頗有氣勢。

首句交待了出征的時間、地點。蕭蕭秋風,寒冽易水,皆自然景物,本無情感可言,而詩中主角在此寄心中之情志於眼前之景物,情滿於風,意溢於水,使其帶上濃郁的感**彩。象聲詞“蕭蕭”和形容詞“寒”的選用,十分獨到精彩。前者訴諸聽覺,後者訴諸觸覺,營造出一片肅殺、愁慘、悲壯的自然氛圍和社會氛圍,為下句主旨的出現作好了藝術鋪墊。

末句緊承首句。點明本詩主旨。因前句蓄勢充足,故此句直抒胸臆,高唱出壯士捨身取義,視死如歸的豪邁而凝重的情懷。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之舉,倘若沒有非凡的勇氣和膽魄,怎能做到。因此,雖然這詩僅僅只有一句唱出便嘎然而止。但這僅僅一句,卻勝過百句,千句。】…水木大學中文系3年2班“安齊”。

如果這還不夠,如果有人再告訴你,這一首詩不僅僅是一首經典的詩,而且還是一首開創另一種詩體的詩呢?

【各位,各位,難道大家沒有發現這一首詩與我們現在所學過,所聽過的詩有什麼不同嗎?】

是的,有眼尖的學子已經發現了這一個問題。

風蕭蕭這一首歌與現今的詩歌完全不一樣。

他即不像唐詩,也不是宋詞,更不是元曲,同樣不是屬於漢朝的樂府詩。

他有一些像現當代的自由詩,但卻比現當代的自由詩更為的自由奔放,賦有韻味。

“那麼,這一首詩到底是一種什麼型別的詩呢?”

水木bbs中文版塊的學子都是學中文的高材生,隱藏在裡面的還有一系列的水木中文系的講師,學者,甚至是教授。當一首詩出來之時,一眾人士都是議論紛紛。只是,因為風蕭蕭這一首詩實在是與眾不同,一眾人士都沒有統一的答案。

有學者說,風蕭蕭這一首詩根本就不是詩,其實就像之前的那句士為知己者死一樣,是一句話而已,但這樣的一句話卻成為了經典,表現的像詩一樣。

不過,這樣的說法很快就有人反對。從風蕭蕭這一首詩的藝術手法上來看,前後兩句都用了一個語氣詞“兮”字,雖然兮字現在看起來並沒有什麼意思。但是,也正因為加入了這兩個兮字,卻是讓整首詩提升到了一個質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