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0部分 (3 / 5)

不過,這種影響力,還是侷限於上層社會,風花雪月的小圈子裡,影響畢竟有限。

周鳴最看重的,還是走群眾路線的“德雲社”計劃。

……

天聖廿三年,正月十五。

海平縣,靠近海邊的一漁村附近,一處平坦高地上,一座宏偉高大的建築,拔地而起。

這棟磚木建築,如同八卦,牌樓高大,佔地足有五畝,中央是一個佔地兩畝的廣場,四周是環狀連體木樓,用了百根大紅漆柱支撐,三層佈局,內有茶館、酒樓、零食鋪、小劇場、後臺化妝室、訓練室等上百個間室,建築總面積,超過5000平米。

為了建造這棟建築,周鳴動用了千名工人,派出海船,從高濟國進口了大批百年樹齡的金絲楠木,歷時一年建設,加班加點,終於把這座最多可容納3000人的劇院(極限情況,可以達到5000人),給修建了出來。

甚至,為了讓這座劇院,具有良好的採光性與內部迴音特性,周鳴帶人燒製出了透明玻璃,覆蓋在了劇院屋頂;親自參與了廣場大舞臺的設計,在天壇造型的舞臺的地面,鋪了迴音效能良好的大理石,廣場四周,修造了18道迴音牆;環狀木樓樓頂,加裝了擴音裝置……絞盡腦汁,想出種種手段,終於在這個沒有音響和擴音器的古代,做到了站在這個舞臺中央大聲說話,臺下千人能清晰聽聞的程度。

德雲社!

這塊字型龍飛鳳舞的鎏金牌匾掛上去後,周鳴鬆了一口氣,走群眾路線的德雲社計劃成不成,就看這座劇院開張運營後,觀眾的門票購買情況怎麼樣了。

硬體打好,還需軟體支撐!

所以,在劇院建成的前幾個月,周鳴派出大量“星探”,去青州的各個郡縣,開出高薪待遇,大肆招募民間藝人過來。

還別說,這個正處於盛世的時代,有閒有錢的中產階級多了以後,各類民間文化表演藝術,如百花齊放,也變得十分紅火起來。

如茶館酒樓裡,說書唱書的評書先生,各個郡縣都有,水平有高有低,算不得十分稀奇,周鳴開出月薪五貫,包吃包住,還有打賞提成的待遇後,一次招募了十五位評書先生過來,平均年齡在五十歲左右,語言表達水平都很不錯,周鳴給他們培訓了幾天,傳授了幾招絕活後,有幾位醍醐大悟的評書先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閉關出來後,彷彿變了個人般,說出的評書,給人一種欲罷不能、怎麼聽都聽不夠的感覺。

這些評書先生,被周鳴編入到了“評書組”中。

除了評書先生,還有一批年輕靚麗,號稱賣藝不賣身,靠吹簫彈琴、吟詩唱詞、唱歌跳舞生存的樂手、歌女、舞女等人,周鳴也聘請了上百人過來(這些人,大多是他從勾欄之地贖身出來的),全部編入到了“歌舞團”中。

還有一些在街頭表演雜耍魔術、刀槍套路、胸口碎大石等專案的雜技藝人,周鳴也招募了三十多人,編入到“雜技團”中。

還有一些耍猴、耍蛇、耍雞、耍狗、耍各種小動物的“動物專家”,周鳴招募了十幾人,編入到了“馬戲組”。

除此之外,周鳴還看到了一些傳統戲劇的鼻祖,在這個時代也冒出了一些苗頭,如皮影戲、提線木偶戲、手影戲等等,雖然能表演這些戲劇的民間藝人極少,但周鳴還是如獲至寶,開出極高待遇,把這些戲劇藝人,全部招募了過來,編入到“戲劇團”中。

還有一些吹拉奇怪樂器的老藝術家,能表演口技絕活的“仿聲大師”,和一些真能銀槍鑽喉不破、砍刀剁頭不斷、腳踩火炭不怕、手放油鍋炸不熟的各路民間奇人和大俠,這些人,只能用一句“刀山火海任我闖,鋼筋鐵骨啥不怕”來形容。

這些奇人大俠,周鳴也來者不拒,統統招募過來,編入到了“異能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