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8部分 (2 / 5)

高原環境,地勢海拔很高,人煙稀少,群山環繞於孤城兩側,旅人們不用去吹羌笛抱怨楊柳遲遲不綠,因為此地一片荒涼、孤峭冷寂,春風,根本吹不進玉門關中。

涼州,大周國重要的邊塞之州,大部分割槽域都是戈壁荒漠,缺乏降雨,農業結構為半農半牧,經濟發展落後,多民族混合雜居,且西部邊境,直面兩個遊牧王國:一為西北草原上的“突厥國”,二為西南高原上的“吐番國”。

這兩個國家,是目前大周國最主要的兩個邊患,常年犯邊,尤其是在三十年前,大周國打通甘泉走廊,控制了西域地帶,重開絲綢之路後,圍繞西域這一戰略要地的霸權爭奪,三個國家,展開了連年不休的戰爭。

不過,三個國家中,以大周國勢最盛,多次慘敗、長期遭到壓制的突厥、吐番二國,不得不聯合起來,結成同盟,在西域、甘泉走廊等狹長地帶,兩面夾擊,給大周製造了巨大軍事壓力,圍繞一些重要軍事要點,三國反覆進行拉鋸爭奪,一直僵持不下。

故而,為了維持絲綢之路的暢通和西域霸權,大周朝廷,在西域至涼州一帶,部署了一支總人數達30萬的龐大軍團,這支精銳軍團,主要由良家子弟構成,少部分是流放充軍的罪犯。這支龐大軍團的將軍和士兵,長期駐守邊關,時間短的有三五年,長的有二三十年。

且因邊關戰事不休,大多數的將士,自離開家鄉那日起,便在此落地生根,再也沒回過家鄉。

……

周鳴一行人,進入蒼黃一片、處處荒漠的涼州境內後,偶爾聽到遠處傳來的悠揚羌笛聲,邊塞風光、大漠風情,讓周鳴一路來詩風文風大變,才思泉湧,有時一天能寫十幾首邊塞詩出來,詩詞產量,頗為驚人。

銀州,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周鳴等人,在此州,跟著一支擁有上千頭駱駝、以販賣絲綢為主的商隊,順著一條古道,一路西行,跋涉兩千餘里,前往邊關重塞:玉門關。

跟隨商隊行進的過程中,想了解一些情況的周鳴,和那些販賣絲綢的商人們,混了個臉熟後,經過幾次交談,對於絲綢之路,周鳴的腦中,有了更加直觀清晰的認識。

這些商人,為什麼不辭辛勞,冒著沙漠缺水、馬匪遍地、敵國劫掠等等危險,不遠萬里,腦袋別在腰上,去異國他域,販賣絲綢呢?

利潤,百分之一千的利潤。

在比西域更西的極西諸國,一匹絲綢,比同等質量的黃金還貴,絲綢商人們,只要成功販賣一趟,就能滿載金銀而歸,只要幹成一錘子買賣,下輩子,基本衣食無憂。

所以,鉅額利潤的吸引下,即便每十個絲綢商販,只有不到五個能回來,卻還是擋不住無數商人,傾盡家產、放手一搏。

而且,這些絲綢商販,大周朝廷也會予以保護,有些大型商隊,當地駐軍,甚至會隨行護送,也會不定期地,清理商路周邊馬匪,維持這條絲路的總體通暢……足見朝廷重視。

對大周國而言,絲綢之路為什麼如此重要?

周鳴認為,還是因為大周國缺乏金銀所致,甚至連銅錢也缺……各類流通貨幣的緊缺,嚴重限制了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所以不得不打通絲綢之路,用絲綢,從國外換取大量金銀。

所以,對這些勇敢無畏、利國利民的絲綢商販們,周鳴頗為尊重,還專門寫了幾首詩,讚揚這些商販,透過這些詩,有幾位絲綢商販,突然得知,他竟是名動天下的子華先生時,霎時激動不已,隨即全營震動!當晚,他們就從駱駝背上,把最好的那十幾匹絲綢取了下來,搭了一頂絲綢帳篷,還安排了兩位最美豔的胡姬,入賬服侍,以極高之禮對待……周鳴推辭不行。

享受種種優待,很快成為商隊中,最受矚目之人的周鳴,心裡頗有些後悔,早知如此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