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了穩定。
受損程度還不到百分之二十。
“檢測周圍太空環境,暫時確認安全……”
“艦體受損度16%。”
“是否派遣維修機器人修復?”
簡單來說百分之十幾的艦體受損程度,並不會影響到戰艦正常功能,也就是說泰坦號承受了一道中性粒子炮攻擊後,依舊保留著繼續作戰的能力。
這點在星際戰鬥中無疑會佔據很大優勢。
面對如此結果,不單單是讓李承哲等一眾科學家再次震驚,就連發動攻擊的雷戰都瞪大了雙眼。
萬萬沒想到徐磊設計的戰列艦威力竟恐怖到了這種程度。
同時也在心中暗自計劃,等泰坦號測試結束後,一定要將其弄到他第一艦隊裡來。
如此相信定能在接下來前往先驅星系的戰鬥中打出聯盟第一艦隊的威風,讓先驅文明知道人類並不是那麼容易欺負的。
“暫時先不維修。”
考慮到泰坦號的武器威力還沒有測試,徐磊便沒有立刻對戰艦進行維修。
而是隨即控制戰艦進入了柯尹伯帶內。
泰坦號的主武器依舊延續了傳統的中性粒子炮,但在冷卻時間上要比先驅帝國的戰列艦更短,這保證了在戰鬥中泰坦號可以頻繁動用中性粒子炮展開攻擊。
基本兩三個會合便能摧毀一艘先驅帝國的戰列艦。
所以對於武器測試肯定不能拿雷戰和納特手中的戰列艦當靶子。
畢竟它們可不具備泰坦號的防禦。
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佈滿小行星隕石的柯尹伯帶,無疑是最好的辦法。
至於最終的測試肯定也如預料的那般優秀,除了中性粒子炮的威力更強大外,冷卻時間也比先驅帝國戰列艦縮短了兩倍,綜合來看毫無疑問這艘來自源星技術的戰列艦配得上宇宙效能最強。
這也再次證明了科技博物館對每件科技展品的評價都是非常中肯的。
……
……
隨著泰坦號透過全部測試,被運回泰坦星造艦廠對受損艦體進行維修後,聯盟也正式透過了關於批次生產此款戰列艦的申請報告書。
首批計劃共生產十二艘,裝備三支艦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雷戰這段時間的持續努力,在泰坦號重新出廠後成功被安排在第一艦隊服役。
得知這個訊息,可謂是把納特和古斯塔夫羨慕的不行。
懊悔自己下手慢了。
好在有著徐磊從綠茵星帶來的充足晶核提供保障,以泰坦造艦廠的效能,只需幾個月便能完成一艘戰列艦的生產,屆時自然會依次安排進入艦隊服役。
當泰坦號測試的相關效能資料透過官方賬號全網釋出後,也讓大眾引來了一波新的狂歡。
對人類文明的未來越發自信。
除了湧現出更多討伐先驅文明為同胞報仇的言論外,還有很多人對步入銀河系這個大舞臺更加期待。
可以說眼下太陽系已然達到了二級文明的水準,只是尚未在銀河系文明管理局資訊寶庫中更新,但相信這件事很快便能完成。
轉眼間又是三個月的時間過去。
就在泰坦造艦廠正生產第二艘戰列艦時,徐磊這邊終於接到了好訊息。
根據殲星艦的星系雷達系統反饋,在太陽系柯尹伯帶內發現了十艘飛行器的蹤跡,且正以極快的速度朝著太陽系內部飛來。
毫無疑問。
這正是從綠茵星購買的那十艘戰列艦。
當這十艘戰列艦到位,聯盟艦隊的整體實力進一步得到加強,也便表示著距離前往先驅星系的日子不遠了。
想到先驅星上的那些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