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說“君權神授”,這個觀點是深入人心,但《科學》出來後,人們會問:神在那裡?在那遍佈坑洞的月球之上麼?還是在那赤焰一團的太陽之中?天宮在那?神居何方?望遠鏡為什麼都看不到?
伍明白這個道理,她也知道,應當儘早封了那子華書屋為好,但她沒這麼去做,因為她是鬼谷門的弟子,數千年來,這個隱士門派,都在研究怎麼爭龍、怎麼屠龍,認為天下盡在他們掌握之中,但這《科學》一出,伍發現,原來這世間,還有一些大道,連鬼谷門都沒有掌握。
所以,伍和她身後的鬼谷門,都想再研究研究,學習學習,所謂的《科學》,到底能把這個世界的本質,挖掘到什麼程度。
然而,隨著《科學》期刊的持續發行,尤其是第九期的《日心說、地圓說》、第十二期的《進化論與遺傳說》,都如同蘑菇蛋一般,在知識界與朝堂中,炸起了滔天波瀾!
許多人無法接受:自己腳下的無垠大地,並不是無限的廣闊,而是一個面積有數的球體;也有無數人無法接受,人類是由猴子的近親,類人猿進化而來,而不是神靈造化而成,是神之子民。
即便這些學說,不少人無法接受,但他們也無法斷然否定:這些有不少科學依據的推論,完全沒有半點道理,他們雖一時不能接受,但細細一想,田子華的這些推理假說,都由公式定理推導而出,並不全是信口胡謅。
尤其是當第十五期的《科學》期刊,宣佈探險家楊筠松,帶領蒸汽船隊,完成環球航行,發現了新大陸,抵達了極西諸國,證明了“地圓說”之後,整個大唐國知識界,像是發生了十級地震,無數文人名士,爭相奔往海外文國,目睹了這支蒸汽船隊,從那些環球船員口中,採訪了無數問題,瞭解到了他們想要了解的一切。
最後,這些文人名士,大多都選擇留在了海外文國,因為這個國家,建造了一座規模巨大的科學城,科學城內,有百層之高的“觀星塔”,有百萬藏書的“圖書閣”,還有“博物館”、“動植物園”、“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以及可容納萬人的“科學殿堂”以及百人以上聽課的“階梯教室”……任何學歷達標的知識分子,想要深入地去了解科學,只要辦理入學手續,不用繳納任何費用,便可成為這座科學城的一員。
“田子華,難道你真要以‘科學’成聖不成?”
放下手裡的《科學》期刊,晚年體衰多病,長期臥病在床的伍,喃喃一句說道,對田子華的勃勃雄心,感到十分吃驚。
聖人,數千年來,這片土地上,一共就誕生了兩位,後人都無法超越,伍沒有想到,在她的有生之年,竟看到了第三位聖人出現的影子。
奈何,天不假年,她活不到那一天,見證那田子華,真正立身成聖了。
尤其是在宰相張柬之帶著兒子李顯,以及部分李周皇室殘餘,趁她病重,發起神龍政變,把她囚禁宮中之後,只能躺在床上等死的她,腦中放電影般想的,是自己的這一生,為達到登上皇位的目的,不擇手段做的種種事情,換來的這一切,到底值不值?
伍又想起了,那田子華,給丈夫李知,寫的《明皇本紀》裡,那“內聖外王”的四字評價,再對比自己,如果她也叫那田子華來,給自己寫篇《女皇本紀》,不知會不會有一字好評?
“女皇陛下,您的功過是非,後人自會評說,您能登上最高皇位,做到幾千年來,無數女子都做不到的事情,便足以證明,您的偉大和光明,至於這光明背後的黑暗,偉大後面的狠毒……這些過程和細節,人們都不會再去在意,因為只有你做到了,你便足以青史留名。”
聽著耳邊傳來的這些話語,不知是在何時,也不知是透過什麼渠道來到自己床邊的田子華,說出這番話時,女皇伍身體一震,轉過頭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