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收留救人是一片善心,卻也絕對不會允許一點兒危險因素存在。
初二,霍氏和劉嬸子一起去尋流民中的那些婦人,針線好的,廚藝好的,能出力的……分別安排活計,同樣,也跟男人們巡邏一樣有報酬。
這樣一系列處置之後,大多數流民都有了生活來源,不說安居樂業,至少不會捱餓了。
另外一些孤兒孤老,吳小桐也跟鎮上的人商議過了。
孤老不多,只有兩位,年紀也不大,一名五十一,一名五十二,都是樸實的莊稼老漢。吳小桐就將打掃牛圈豬圈的活兒交給了他們。
孤兒有四個,兩個七八歲,兩個十歲出頭,都是男孩。吳小桐就叫他們過來詢問,若是願意賣身,就留在吳家。若是不願意賣身,也可以籤長工契,留在吳家做工,也能掙口飯吃。
跟孩子們說了,吳小桐並沒有催促他們立刻表態,而是叫了小臭兒和拴住來,領著四個人去看了水生,水生冬日只需打掃幾個院子的衛生,再幫著吳大壯鍘草餵牛就好。穿的都是半新的棉衣棉褲棉鞋,臉色也紅潤健康,一看就是吃飽穿暖的。
四個孩子都沒有去看長工們,回來就答應了,簽了賣身契約。吳小桐跟他們說明白了,縣上買一個半大孩子不過二兩銀子,這二兩銀子她替他們存著,暫時不給他們,什麼時候,他們娶親了,或者有什麼事情要花錢來,再來她這裡領。
小臭兒在旁邊幫腔:“你們就放心吧,說給你們存著就是存著,少不了你們的。”
然後,四個孩子就被小臭兒和拴住領下去,去東院讓徐寡婦燒水,給他們洗一洗換身乾淨衣裳去。
這四個孩子洗乾淨了換了衣裳回來,雖然仍舊面黃肌瘦的,一臉菜色,但洗乾淨了,收拾利落了,看著都精神了好多。其實,幾個孩子長的都不難看,其中一個叫春江的還挺秀氣。
為了好記,吳小桐就依次給他們改了名兒,春江、夏溪、秋水、冬湖。正好年齡依次從大到小,順口又好記了。
四個孩子收拾乾淨利落了,就安排到了老蒼頭和程充徐褚住的小院子裡。原來小院子的廂房做伙房的,鍋灶早已經拆了,這會兒略一打掃,放進兩張竹床進去,就成了幾個孩子的房間。
吃午飯的時候,吳小桐繞過去看了一眼,屋子很小很侷促,門窗也都舊了,窗戶糊了一下,門上卻有一道縫兒,估計晚上會透風。屋子裡就擺著三張並排在一起的竹床,再無他物,春江幾個孩子坐在床上,摸著厚實軟乎的被褥,卻都是一臉毫不掩飾的喜氣。
門半掩著,吳小桐就在門外站了站,也沒出聲驚動幾個孩子,就默默地離開了。其實,他們所求真的不多,吃飽穿暖有個遮風避雨之所,就好。
過完年,天就一日日暖和起來。
天氣不至於太冷,雙溪鎮也就不再接收流民。那些流民見不得進門,也不多停留,就又一路往南去了。
吳小桐看著不時經過的流民,衣衫襤褸、神情絕望,她就有開門將這些人都收容下來的衝動。但理智還在,她的能力有限,雙溪鎮的容納能力也有限。過年短短几日,雙溪鎮已經收容了七十八名流民,再多了,不說其他隱患,就是糧食也不夠了。
雙溪鎮本來也就僅剩一百零五口人,還有老有少。流民們太多,很可能導致局面難以控制……
但有時候,事情卻常常事與願違,怕什麼來什麼。
初六這一天,徐褚傳了訊息回來。
廬州城南臘月二十九日,齊軍率先清理對峙範圍內的村莊鎮子,清出隔離區,以避免叛軍細作刺探軍情。緊接著,叛軍一方也行動起來,清理戰場,驅散百姓……數十個村子的村民被迫在年根下離開家園,背井離鄉外出流浪。
對峙雙方在正月初三開始小規模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