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斷了手。
“我被男君委以重任,看管南鄉諸事,平日無不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否則一旦有失,身滅名毀亦不出奇。”
“那次提醒十二郎本就已經算是違背規矩,哪知大房那邊,居然還越發地大膽起來,以為仗著李姓,就可以肆行無所忌憚。”
李慕愈說,聲色越怒。
掌管南鄉諸事以來,隨著手裡的權勢越大,已經很少有人能讓李慕顯露出怒色。
但很顯然,李家大房這一回,當真是讓她有些控制不住怒氣。
“大房要尋死,那我自會成全他們,免得後頭再做出什麼事,牽累到我身上。”
“同時還可以順便震懾那些想要兩頭佔便宜的人,讓他們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此次不少人家參與了絞殺大房,並不是沒有緣由的。
至少在早日平穩隴右局面上,那些人家的立場都是一致的。
隴右早日平穩下來,毛紡工坊才能早日開出來。
但大房又想要毛料,又想操舊業積累家財。
這不啻是隻顧吸血不想幹活,還想伸手摘果實。
換作以前的那些黔首蒼頭,可能沒什麼事,但能參與到工坊裡面來的人家哪一個是好惹的?
沒錯,李家是蜀中數一數二的大族,但如今能和以前相比嗎?
“如今不比以往啊!”
李太公感嘆了一聲。
就在蜀中李家的宗房轟然倒下時,遠在東邊的吳國武昌,發生了一件震動天下的大事。
建興七年四月丙申,吳王孫權受百官所奏,命人在江邊的高山立高壇,自己登壇受皇帝璽綬,即皇帝位。
同時在高壇上燃起大火祭祀天地、山川。
因祥瑞黃龍現,故改元黃龍,同時宣佈大赦全國。
東吳群臣畢至,高呼朝賀。
四十七歲的孫權冠旒冕,著天子服,接受文武將臣之拜。
他坐在朝堂上,看著底下的眾臣,心底終於升起一股志得意滿的感覺。
十八歲初掌江東,二十六歲在赤壁大敗曹操,三十七歲襲荊州,四十歲晉吳王,同時大敗劉備。
到今日,終成帝業。
想到這裡,孫權終於忍不住地高聲大笑。
聽到孫權的笑聲,底下的眾臣更是附和祝賀。
待群臣皆賀畢,孫權這才開口道,“朕能在今日登基,除父兄所遺基業,尚有一人居功甚巨。”
終於能公開自稱朕,孫權只覺得有些飄飄然。
眾臣還以為陛下是開始論功行賞,皆是豎耳傾聽。
哪知只聽得孫權卻是說起了誰也想不到的一個人。
“周瑜周公瑾,助兄克江東之地,然兄遭惡賊所刺,彼時朕年紀尚淺,未能服眾。”
“且朕當時僅居將軍之位,禮節尚簡,唯有公瑾以君臣之禮待朕,又多舉眾賢,這才有江東英才之盛。”
“當年曹操領百萬之眾,攜平荊州之威,欲與朕會獵於江南之地,又是公瑾率江東將士敗曹操於赤壁,保江東於危險之間。”
“故朕能有今日,功大莫過於公瑾。然公瑾英年早逝,不能見今日江東之盛,實是朕心中之憾。”
眾臣中聲望最高者張昭,當年與周瑜同受孫策之命,輔佐孫權。
此時聽到孫權這般說,心有感觸,便舉笏站了出來,正欲褒讚孫權之德。
哪知孫權一看到張昭,亦是同時想起了當年之事,在志得之滿之下,不禁笑道:“張公當年與公瑾共輔與朕。”
張昭一聽,心裡不禁感動,還以為孫權是在提周瑜之功後,想要稱讚於他。
哪知孫權下一句卻是說道:“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