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東晉名士的生死觀> 第16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部分 (2 / 4)

褓之中,只好由司馬嶽繼位,司馬嶽死後,又由其長子司馬聃繼位。司馬聃死後他才終於登上皇帝寶座。此時,司馬丕已經21歲。

司馬丕,鹹康八年(342年),封為琅邪王。永和元年(345年)拜散騎常侍,永和十二年(357年)加中軍將軍。昇平三年(359年)除驃騎將軍。昇平五年(361年)5月,穆帝司馬聃崩。由於司馬聃沒有兒子,褚太后和會稽王司馬昱便於同月庚申日迎立司馬丕為帝。9月14日,立皇后王氏。穆帝皇后何氏稱永安宮。第二年改年號為“隆和”。但是大將桓溫當國,司馬丕形同傀儡。

二、執政事端

隆和元年(362年)正月20日,東晉實行大赦,改年號為隆和。3月,桓溫上疏請求遷都洛陽,將自從永嘉之亂以來遷徒流落到長江以南的人,全部北遷,以充實河南地區的力量。後來,由於朝廷的干預,桓溫上疏遷都洛陽一事擱淺(幸虧擱淺,否則就不會有後來的宋、齊、梁、陳,“六朝”也就不會存在了)。

興寧元年(363年)3月17日,皇太妃周氏死於琅邪的宅第。18日,哀帝司馬丕前往周氏宅第辦理喪事,詔令司徒會稽王司馬昱總攬朝廷內外的各種事務。

東晉自鹹康七年(341年),司馬嶽在位期間實行土斷後,又在興寧二年(3*年)3月1日再次推行,史稱“庚戌土斷”。所謂土斷,就是東晉政府整理戶籍及調整地方行政區劃的政策。其主要精神是劃定州、郡、縣領域,居民按實際居住地編定戶籍。這一政策有利於行政統一和節省開支。時哀帝下令各地檢閱戶口把800寓戶口編入所在郡縣,嚴行法禁,因本年3月1日是庚戌日,故此制亦稱“庚戌制”。此制頒行後,彭城王司馬玄隱匿5戶,被查出後收付廷尉。在當時收效較大,但桓溫死後,此法亦止。

三、辭世原因

興寧二年(3*年),哀帝司馬丕相信方術之士的話,迷上了長生術,按照道士傳授的長生法,“斷谷、服丹藥(不吃飯,只吃丹藥),”以求長生不老。侍中高崧勸諫說:“這不是帝王應該乾的事。如果這樣,陛下實在就像出現日食月食一樣犯了過失。”司馬丕不聽勸諫。22日,司馬丕因為藥性發作,不能親臨政事,褚太后又臨朝攝政。

興寧三年(365年)正月,皇后王氏崩。2月22日,司馬丕也中毒死於建康宮西堂。在位4年,終年25歲。司馬丕無廟號,諡號哀帝。2月29日,葬司馬丕及靜皇后王氏於安平陵(今南京雞籠山)。

哀帝沒有後嗣,23日,皇太后下達詔令,讓琅邪王司馬奕繼承帝位。朝廷百官到琅邪王的宅第去迎接他。當天,司馬奕即皇帝位,實行大赦。

………【第二十五篇 司馬睿】………

咸寧二年(276),司馬睿生於洛陽。太熙元年(290)司馬覲死,年僅十五歲的司馬睿依例襲琅邪王爵。同年四月,晉武帝司馬炎去世。繼立的司馬衷魯愚遲鈍,無力駕馭政局,統治階級內部為爭奪最高權力展開了極端殘酷的攻殺。在動盪險惡的政治環境中,處於帝室疏族地位的司馬睿無兵無權,為避殺身之禍,他採取恭儉退讓的方針,儘量避免捲入鬥爭的旋渦。在洛陽,司馬睿交結密切的朋友只有王導。

永興元年(304)七月,“八王之亂”**。東海王司馬越挾持晉惠帝司馬衷親征鄴城。當時,坐鎮鄴城的將軍是皇太弟成都王司馬穎。前不久,司馬穎擊殺了執政的長沙王司馬伷,強迫惠帝封他為皇位繼承人。在取得了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等職務之後,司馬穎將皇帝的乘輿服御盡數劫入老巢,並以鄴城遙制洛陽。司馬穎的橫暴和專權,引起了另外一些實力派人物的不滿。尚書令司馬越乘機以惠帝的名義釋出檄書,徵召四方軍隊討伐司馬穎。時任左將軍的司馬睿奉命參加了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